最近一直做“心理輔導師”的工作。原因是住我附近的一位舊同事兼好友遇到了人生各種小問題,找我給了兩回意見。我呢 ,就厚起臉皮給自己自封了這個稱號。
今天的主題其實不是選擇題,對我而言它就是祈使句!答案不言而喻。至於為啥,聽我嘮叨講講故事吧。
為了方便稱呼,這裡以A代替這位好友。A晚上七點多剛出差回來,一到家就迫不及待的給我電話了。挺著急的樣子,大概瞭解了下,原來是關於孩子上學的問題。
他的問題我經歷過,於是約A在樓下的奶茶店碰頭。正好我的娃和妻子聽說要去奶茶店,屁顛的跟著一起去了。
簡單的介紹下A的情況。A的老家在中部省份的一個農村,在不遠的城裡也有一個房子。A有一可愛的寶寶,兩歲半了。目前娃被其母親在農村老家帶著,其妻子在城裡上班。A呢,一個人在一線城市打拼。
目前A母親的想法是,孩子明年開春後,放在農村老家親戚家開的幼兒園讀書(其實算半個託兒所)。其妻子的想法不一樣,明年要麼在老家的城裡上幼兒園,要麼來A工作的城市。
A目前的糾結點,要不要將娃帶在身邊上幼兒園?這必然會遭到其母親的反對(隔代親,而且娃是其母親一手帶大,感情自然深厚)。而且自己剛從郊區換工作到市區,如果租房到公司附近肯定房租昂貴。而且其妻子過來後,只能全職帶娃,存錢會變的很困難。
因為我帶著孩子過去的,正好現場教學。我簡單的分享了幾點後,A態度立馬變得很堅定,表示明年一定要將娃接到身邊。
我沒有啥厲害的洗腦式,我的簡單語言大致如下:
1.曾經我一直以自己工資低為理由,把孩子丟給在農村老家的父母幫忙照看。期間,我多次放假回老家看孩子。但孩子對我非常的生疏,剛看到我時只能後怕地躲在爺爺的身後。
哪怕後來在三歲多的時候我帶在自己身邊,經過了半年左右才開始願意親近我跟妻子。跟我們生活了整整一年,才小心翼翼地願意跟他的爸爸媽媽睡同一張床。當然了,幾年過去了,非常的粘我們了。
而且我擔心的開支大,收入減少的問題也沒啥變化。相對來說,我的工資還漲了。
2.在老家的孩子特別膽小。在我的孩子才一兩歲的時候,由於啥也不懂,就天不怕地不怕。等他再長大一點點的時候,慢慢懂一點點事了,知道了邊界的存在,膽子反而變小了。而且在我那個荒蕪的農村,一個村莊只住著二三十人了,整天只能面對中老年人。
我父親曾經跟我分享過一件事讓我感觸非常深刻,每回想起,我自己都心酸不已。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回,我父親帶我的孩子去他的一個朋友家做客。到了地方,正好別人家也有小孩子在,我父親以為小孩子有玩伴了,就自己去跟朋友聊天去了。等回來時發現,他的孫子因為看到陌生人,居然躲在桌子底下瑟瑟發抖。父親過去將我的娃抱起來安慰,到了懷裡的那一刻,我的娃放聲大哭,那種委屈,在那一瞬間全部釋放。
3.當我將孩子接到身邊一兩年後,雖然我跟妻子都比較宅,與外人接觸的不多。但孩子與陌生人接觸已經不怯場了。
4.當年我曾提出想自己帶孩子,遭到了我父親的極力反對。理由無外乎城市的學費貴(半年頂過老家三年),生活成本高等等。其實我知道,是我父親省不得他的孫子而已。
在我的強烈要求下,我將孩子接到了身邊。母親知道我們無力自己照看,也跟著來城市了。現在我母親在這邊的朋友比我的還多呢。
5.我們身邊幾位共同的朋友,也是兩夫妻將孩子拉扯大。過程很辛苦,但都表示很值得。
我們聊了個把小時,A顯然已經被我說動了。當我們走出奶茶店時,正好我妻子的同事給我的孩子買了一個聖誕禮物過來。我的娃與她們親密互動。
A看到後羨慕不已。決定接他的孩子到身邊的信念更加堅定了。
他擔心的收支縮減、住房問題,那都是小事了。畢竟,能讓孩子有個父母陪伴的世界,才是一個完整的世界。
退一步說,每天上班後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當看到自己可愛的孩子,相信一定會立馬精神煥發。
有了家人的陪伴,工作願意更加努力拼搏。最終收入可能逐漸增加,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如果你也遇到類似問題,送你一句話。只要你想,就一定可以做到。
沒條件就創造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