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一兒子用心臟拯救了奄奄一息的母親,母親又用淚水拯救了“無心”的兒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說從前有一戶窮人家,男主人死後,留下母子兩人相依為命,兒子叫阿牛。他們既無農田,也無牲畜,家徒四壁,窮困潦倒,生活苦不堪言。
母親長年給地主家打工,上山放羊,下地栽秧,砍柴、挑水、紡織……幹過的活多得數不勝數。只是她再怎麼勤快,也只能勉強維持母子兩的生活。畢竟是靠地主的臉色吃飯,有時還免不了挨餓受凍的情況。
吃上一頓飽飯!一個多麼“奢侈”的願望!兒子聽後心如刀絞,心痛不已。
他讓母親在家等著,安心養病,自己拿著砍刀出去了。他來到山上,連夜砍了很多柴。第二天,他把這些柴背到鎮上,換來一些米。準備回家滿足母親的心願。
回家要路過一條河,當他快要過河時,突然下起磅礴大雨來,河上僅有的木橋也被沖走了。回去的路斷了,他無賴地坐在河邊痛哭起來。
絕望之際,一隻白鶴飛來,落在他的肩上,說道:“別急,別急,自有辦法!自有辦法!”而後飛走了。這時,一座小石橋從河對面緩緩向阿牛這邊伸來,阿牛看到了希望,可橋快伸到阿牛腳下時,一個大浪襲來,沖垮了橋。阿牛再次抱頭痛哭起來。這時,那隻白鶴又飛來說出同樣的話後離開了,同樣,伸出來一座石橋,到相同的地方時,橋又被沖走了。這樣反覆數次後,阿牛不想在等了,他起身準備強行渡河。這時,那隻白鶴又來了,這次它只說了一句:“有心就好”。阿牛不明白,只是覺得心痛,胸口有一股熱氣往上冒,嘴裡卻有一個軟軟的東西。他把手伸進嘴裡,把那東西掏出來一看,那是一顆心。阿牛把心捧在手上,不知如何是好。當石橋再次伸過來時,那顆心便慢慢飄了起來,落到橋下,變成一個漢白玉石橋蹲,支起了那石橋。
阿牛快速透過石橋,趕到到家裡,把砍柴換來的米煮成大米飯,讓母親飽飽地吃了一頓。吃了米飯的母親奇蹟般地康復了。
母親康復了,兒子卻病倒了,因為他已經失去了心臟。母親得知兒子是用自己的心救自己後,愧疚不已。她揹著神情恍惚的兒子來到漢白玉石橋蹲旁,用手撫摸著那石頭,淚水不停地滴在石頭上。她多麼希望那塊漢白玉石能變回來,讓自己的兒子重獲新生啊!這樣的日子不知過了多久。突然有一天,一個美麗的少女從天而降,來到阿牛身邊,遞給阿牛一個大蟠桃,並說這是上天送給阿牛的心。
阿牛接過桃子把它吃了,那漢白玉石橋蹲就慢慢變成一顆心,飄向阿牛的嘴裡,進入體內。阿牛也很快恢復了健康。
在看看他們的家,房前屋後都變成了良田,穀粒飽滿。果樹成片,碩果累累。他們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阿牛用心救母,感動了鶴仙;母親誠心護子,打動了上帝。佛語有語:“心誠則靈”,闡釋的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道理。
我們應當像阿牛母子一樣,用心呵護親情,誠心奉獻愛心,常懷感恩之念,營造一個“愛護子女,孝敬長輩”的良好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