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故事>

圖片來自於網路

孫杰是孫十三的兒子,從小父親死得早,母親守寡帶著他們哥仨過日子。他看見大爺高十二家吃饅頭、豬肉燉粉條子,人家也沒有讓他嚐嚐。他回去就對母親說:“媽媽等我長大了賺錢多了,也讓你吃上好飯食。”孫杰說話時,他已經十三歲了。在農村的山溝裡,他立事早。不久,他就把自己親手劈成的柴火柈子用兩隻土籃子裝上、用扁擔挑到鎮上去賣。由於他的個子小,扁擔繩兒長,擔起柴火後,直拖地。於是,他把扁擔繩子繞幾繞,就能跳起來了。他家住在孫家崴子村,距離鎮上有十五里地。還隔著一座石虎嶺。

可是,山雖高,也擋不住這個小眼睛、小個子的少年。不知他哪裡來的力氣?他走一段路,歇息一會兒;直到路經了石虎嶺山下,才算輕生些。很快,喘息聲伴隨著從嘴裡撥出的味道氣流,他實在邁不動步子了,便坐在大石頭上面休息一會兒。這時候,他想:“媽媽一共生了四個孩子,大姐念師範有了鐵飯碗。我正在讀高小,面臨高小畢業生;也不能再念書了。我是家裡男孩子的老大,再靠媽媽打長工賺錢供我們三個唸書,會把她累死的。我就應該為媽媽分擔家庭重任了。下邊還有兩個弟弟,如果我幹活了,他們可以繼續讀書,為我家的男丁爭口氣。”孫杰想到這兒,他挑起劈柴柈子往前走。又歇了一氣兒,他把一挑子劈柴柈子都賣給了過路人。孫杰是用杆稱稱柴火柈子的斤數的 。還不錯,都賣了。孫杰賣的第一擔子柴火換的錢,買了“洋火”、“羊油”和豬肉。這是孫杰人生剛開掛。他憑著自己的心計和執著,把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富有。在六十年代末,媽媽就不用打疙粺、納鞋底做布鞋穿了;她開始穿兒子給買的新鞋了。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孫杰已經憑著勤勞與智慧開起了採石場。首先,他的經濟頭腦是從他帶領車隊的時候就已經顯現了。

孫杰在農村帶出了一個運輸隊後,他決定自己承包一個採石場,然後再盤下來自己經營。他的高見很快得到了落實。其實,他的計劃的實施也都跟妻子楊雅琴商量了。楊雅琴非常支援孫杰的決策。他們把家搬到採石場。一條龍服務。採石場工人有飯堂、小超市……孫杰經營採石場是家族企業式的模式。他自己也出外聯絡生意,這樣;他們的石頭賣到了大慶、哈爾濱等地。人民幣像滾雪球一樣地轉到孫氏家族企業。得來的利潤十分豐厚。孫杰成了遠近聞名的企業家。

這時候,村子裡的人一說話就拿孫杰說事 。後院老趙家的孩子媽數落自己家的孩子說:"你看看人家孫杰多要志氣,讓寡婦媽過上了好日子不說,還超過了他大爺高十二家的日子幾個來回。

的確,孫杰兩口子很努力,家裡從三間小磚房翻蓋成幾間大磚房,不僅如此,還在城裡給每個孩子預備了一套單元樓房 。他的母親逢人就說:"孫杰讓我佩服,他從小就能吃苦,幹活挨累無數 ,以賣柴火起家,對每個兄弟姐妹都負責幫襯!人活一世,不就是圖個 爭一口氣嗎?"

是的,人生開掛的例子很多,我想孫杰就是其中一例。

5
最新評論
  • 短篇小說:凱里爸爸和媽媽做水軍被解僱了,上一次攻擊了僱主的爹
  • 我的老奶奶為了一隻母雞,卻害死了自己的親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