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媽出生在棗陽市太平鎮的一個普通的家庭裡,在家裡排行最小,上面有三個姐姐。俗話說“莊稼佬,喜歡小”,再加上母親俏皮而又懂事的性格,使她深受姥姥姥爺的寵愛。
姥爺白天在外上班,晚上才能幫姥姥幹農活,姥姥是整天在田地裡忙作,所以媽媽從小就喜歡跟姥姥去地裡。開始,只是在田地裡到處亂跑;長大些,就開始學著幫姥姥做事了。小孩子嘛,幹起活來也不累,媽媽就成了姥姥的好幫手。
媽媽在七歲那年上小學了,她知道自己家庭條件不富裕,幾個姐姐也在上學,父母天天都很勞累,所以學習非常用心。一放學,她和同學趁著天未全黑,急忙趴在操場上寫作業,寫完作業就一路小跑著回家,每當姥姥姥爺還沒回家,媽媽和姐姐們就去菜地裡摘幾棵青菜,再分好工,就下麵條了。媽媽說:“她們一起做晚飯那是最快樂的事,她們那速度恐怕沒幾個人能比得上。”
在晚上,媽媽點著蠟燭做練習題,她總是家裡睡得最晚的,姥姥心疼媽媽,有時陪著媽媽學習;媽媽也心疼累了一天的姥姥,有時就假裝去睡覺了,等姥姥他們都睡熟了,再接著起來學。因此,媽媽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總讓媽媽苦惱的是如何解釋那少了一截又一截的蠟燭了。
媽媽快小升初考試時,姥姥姥爺承諾如果媽媽考得好了,就獎勵一輛腳踏車,這是最讓媽媽記憶深刻的事了。當然,媽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由於太爺爺的去世,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料理太爺爺的後事,讓姥姥姥爺欠了債,買腳踏車的願望就泡湯了。媽媽為此傷心了好幾天,想到父母的艱辛,也就釋懷了許多。
初中畢業,媽媽去襄陽上了高中,這是由於幾個姐姐都去打工了,姥姥姥爺便湊錢送媽媽上學,媽媽能上高中就很知足了,所以在學校生活很節儉,別的同學是吃麵條,媽媽每天只吃白饃饃。面對同學的疑問,她就說:“我從小就是吃我媽媽軋的麵條長大的,想吃點饃饃了。”媽媽還把錢的支出和收入都記在本子上,寫得有條有理。
高中畢業後,媽媽便到了郵儲銀行上班,剛上班年輕,又是與錢打交道,當然出了不少差錯,也墊了不少錢。不過這些錢買來的教訓也讓她有了經驗,做事更加認真仔細。
後來,經親戚介紹媽媽認識了爸爸,再後來就有了我。媽媽就為了我辭了工作,跟著爸爸去了鄭州在幸福中的我慢慢長大了。媽媽還是想回棗陽上班,便就回來了。媽媽工作忙,很少有長假,我就被送到了爺爺奶奶家,媽媽一有時間就會抽空回來看我。
我長大了,轉學回到了棗陽,回到了媽媽身邊,我就特別喜歡看媽媽上班的樣子。她坐在櫃檯裡面,耐心地辦業務,輸入東西時目不轉睛,數錢時那速度可快了,她總用最好的服務態度去迎接他人,在家裡又用最愉悅的心情面對我。
媽媽真的很辛苦,獨自承擔很大的壓力,從不告訴我們。她在我眼中是偉大的,是一個我敬佩的母親。
“媽媽,有你真好!”這句話獻給我的媽媽
,一個很平凡很平凡但於我而言很偉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