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是我高中時的班主任,那年夏日不慎摔傷了腿骨。在老師養病的日子裡,我和同學們前去探望。在和王老師一家聊天時,意外地獲知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玲是我們周邊鄉村的一個普通小女孩,六歲時,不幸降臨到了這個農家小院,玲的母親被確診為白血病,從此這個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歡樂,陰雲佈滿了曾經的麗日晴空。父親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計,陪母親遠走他鄉,求醫問藥。兩年時間過去了,雖然一家人竭盡全力,但仍未能挽留住母親匆匆離去的身影,她那33歲風華正茂的母親英年早逝了。因為給母親治病,父親欠下了不少外債,指望著幾畝薄地,顯然不是辦法。父親想出去打工,以儘快還清債務,可玲上面還有一個年長她四歲的哥哥,兩個年幼的孩子束縛了他的手腳。此時的父親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王老師的妻子和玲的姑姑相熟,得知此事,深表同情,玲的姑姑看到王老師一家心地善良,為人質樸,有意讓王老師一家收養她的侄女。王老師家中只有一個兒子,已成家立業,老師手上也有二胎生育指標,如果收養也合乎政策。可老師一家想,任何人如果不到萬不得已,誰願意將自己的親生骨肉送人?況且玲已八歲,幼小的心靈怎能承受起失母離父的創痛。王老師夫婦經過協商,決定幫扶小玲一把(助養小玲。)王老師對小玲的父親講:“我們先幫你養著孩子,等你有條件了,隨時可把小玲接回。於是玲來到了小城,成了王老師一家的新成員。
剛來時吃的第一頓飯,至今一家人歷歷在目。一個八歲的小女孩,一次竟吃了三碗米飯。也難怪,整整兩年時間,玲的父母在外奔波治病,無暇顧及孩子,玲和哥哥飢一頓飽一頓艱難度日,此情此景也就不足為奇了。玲雖說已八歲,可看起來卻像個五六歲的孩子,嬌小瘦弱,黑幹憔悴。
玲來後不久,王老師便為她辦理了入學手續,從此步入了學堂,成了一名小學生。乍一離開親人,玲常常以淚洗面。慢慢地,老師一家對她無微不至的關懷,使她開始有了笑容,性格也開朗了許多。當時王老師夫婦都已五十開外,本來生活已相對輕鬆,可突然又多出這麼一個孩子,一家人又緊張忙碌了起來。做飯洗衣,上學接送,思想上的啟蒙、學習中的困難,王老師尤其是師母對玲的成長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玲也因王老師一家生活發生了逆轉,從此,搖曳的生命相逢了拳拳愛心,霜打的蓓蕾繼續吐露芳華。
玲在這個溫暖幸福的新家生活了整整十年,已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身心健康的陽光少女。昔日的淚水早已凝固在昨天,今日的笑臉綻放歲歲年年。
現在,玲的父親經過多年打拼,早已擺脫了貧困,不僅還清了外債,而且還蓋起了五間寬敞明亮的大瓦房,組建了新的幸福家庭。可玲不願意走,她早已把這裡當做了自己真正的家。每到節假日,她就回去探望父親和家人。
如今玲早已步入了工作崗位,身心健康,陽光開朗,並且也已經成家,有了可愛的下一代,時常來看望王老師一家,幸福寫在臉上,老師一家也格外欣慰,願老師一家用愛譜寫這曲優美樂章,永遠迴盪在我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