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劉阿姨這些年一直都在女兒家幫帶外孫。
八年前,女兒生下孩子,她婆婆以“我一個農村人,沒你母親有文化,別再把孫子帶壞了”為由,不願留下來幫忙,待女兒出了醫院後,便執意回了老家。
彼時,劉阿姨剛退休不久,原本打算好好放鬆的她,看著一臉無助的女兒,於心不忍,主動包攬了照顧外孫的重任。
本來劉阿姨曾想幫女兒找一個保姆,無奈,拗不過她和女婿“把孩子交給外人太不放心”的說法,只好作罷,一個人既出錢又出力的在女兒家一呆就是八年。
其實,當初劉阿姨曾和女兒、女婿說過,只要外孫上了幼兒園她就會退出他們的家庭、去過自己的生活,誰知,真到了跟前兒,還未回到自己家歇兩天,女兒和女婿又輪番哀求她“再幫一幫!”
想到自己畢竟就這麼一個女兒,好不容易把她養大,看著她成才、有一份體面又不錯的工作,劉阿姨自然是不願意女兒辭去工作做全職媽媽的,因此,思來想去,她和老伴兒商量了之後,便再一次“義無反顧”去了女兒家。
只不過,與上一次的大包大攬相比,這一次劉阿姨和女兒、女婿約法三章,提前說明了幾件事情:
一,她只負責照顧、陪伴外孫,但孩子的教育問題她不過問,同時也不會干涉女兒和女婿管教孩子;
二,上班時間她可以全權負責家務以及外孫,但女兒、女婿下班回到家,或者週末休息,就要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也要和她共同分擔一些家務,她希望廚房不再是她一個人的天下,不能讓她一個人在廚房忙活大半天。
三,外孫若是養成了不好的壞習慣,或者身體不舒服,她希望女兒、女婿不要把全部的“罪責”都歸咎於自己。
之所以會提出這三個條件,也是因為以往劉阿姨過於事事操心、太寵愛外孫,導致了她和女婿之間發生了一些不快。當然,更為主要的是,由於她的事無鉅細,她發現女兒、女婿不但理所當然的享受,而且還變得越來越懶、甚至養成了事事都要依賴她的“毛病”。
劉阿姨也不是不願意過多承擔,而是隨著年紀的增長,她還需要考慮到自己的身體問題,畢竟有些事情她是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
好在女兒、女婿還算識理,聽到劉阿姨說完三個條件後,不但誠懇地道了歉,而且信誓旦旦地保證一定能做到,不會讓劉阿姨再像以前那麼累。
就這樣,雙方達成共識後,劉阿姨又留在了女兒家,繼續她的帶娃之旅。
帶娃很累,但是也很容易有成就感,尤其對上了年紀的老人來說,帶著帶著就帶出了感情,每天看著自己辛苦帶大的孩子健康、聰明,像小精靈一樣活潑可愛,不僅發自內心地愉悅,而且也是一件值得引以為豪的事情。
劉阿姨就是如此,看著外孫在自己的呵護下一點點長大,並且對自己越來越依賴有加,儘管她有時會感到身心疲憊,但也體會到了很多樂趣。
她在一天天和外孫的相處中,渾然不覺地“上癮”,開始覺得如果自己的身體允許,如果能一直這樣下去,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晚年生活,甚至,她還曾有過一種衝動,讓老伴兒把房子賣掉,老兩口跟著女兒過。
好在經過老伴兒的提醒後,劉阿姨及時打掉了自己的想法,雖然她很享受和外孫在一起的點點滴滴,但也做好了隨時都能“撤離”的心理準備。
然而,話雖如此,真到了那一天,卻還是讓劉阿姨有些措手不及。
02
外孫過完八歲生日沒幾天,女婿開始有意無意說起“孩子大、自己也好帶”之類的話。
最初,劉阿姨聽到後也只是笑笑不作聲,畢竟她並沒接到女兒的“指示”,不知如何作答,直到有一天,女婿突然走到她面前說了句:
“媽,您看,孩子也這麼大了,不用再麻煩您了,您可以歇一歇,回去和爸團圓了。”
想一想外孫上下學的確也不用人再去接,劉阿姨雖然心有不捨,但還是點了頭,“嗯,也行,你們倆現在也能照顧好他了,我收拾收拾,過兩天就回去。”
本以為自己是順理成章地結束了帶娃生涯,誰知,劉阿姨在和女兒說起要回家的打算後,女兒突然情緒激動地和女婿吵了一架。
也正是從他們的吵架聲中劉阿姨才得知:原來,女婿不是體諒了自己的不易,才讓自己回的家,而是他父母要過來養老,他才委婉的要“趕”走自己。
看到女兒一臉憤懣、大鬧著要離婚的模樣,聽到女婿一聲聲“你真是不講理,我姐遠嫁,父母不依靠我還能靠誰”的怒吼,劉阿姨覺得既心塞也無語:她這些年儘管做了那麼多,但是和從未幫把手的親家,終究還是不能比,女婿但凡記著她的一點兒好,也不會對她、對女兒是這樣的態度。
劉阿姨不想因為這件事讓小兩口爭執不休,但也有些不甘心,她勸和了兩人,繼而向女婿坦言,自己走可以,但不能“兩手空空”:“既然你父母要過來,那我自然是該離開的,我想了一下,這八年,給外孫吃穿用花的錢就不算了,買菜做飯、打掃衛生、接送孩子,我既是幫了自己的閨女,也是幫了你。這樣吧,你把這幾年的辛苦費結算一下,不用非得按照市場的保姆價,就折中給個二十萬吧!”
聽到劉阿姨這個說法,女婿驚愕不已:“媽,您說的是什麼話!您是幫自己的女兒,以後老了可還要指望著我們給您養老的!”
劉阿姨笑了笑,“我幫自己的女兒是沒錯,但不也是幫了你?你現在為了給自己父母養老,而不管不顧我的感受,我還敢指望你嗎?你可別忘了,你們住的房子,我也是和你父母掏了一樣的錢的,當初你娶我女兒,拿不出彩禮,我看你人實誠,不僅不介意,還讓我女兒拿了十萬的陪嫁給你們花,可你倒好,沒有一點點的感恩!
我體諒你們工作不容易,巴心巴肝地跑來幫你們帶孩子,現在你父母要來了,你真話不說一句,就要趕我走,哪還有一點情分可言?既然如此,我就當自己是保姆了,你把這八年的錢給我,以後,我就算老了、癱了也不會用你。”
劉阿姨的這番話讓女婿一時無言以對,他沒想到自己的岳母會有如此大的情緒,當然,他更沒想到的是,岳母會把話說得這麼決絕。
沉默了一陣後,他憤憤不平地喊了一句:“好,我給你錢,但你也要記住今天說過的話!”
女兒和女婿吵完架的第二天,劉阿姨就回了老家,當天,女婿的確給她轉了一筆錢,但只有六萬,只不過,劉阿姨又悄悄地轉給了女兒,並叮囑她:如果以後公婆真來了家,一家人都對她不錯,那麼,這些錢還是他們小兩口一起花;但若是公婆來到後,女婿依然自私自利,那這些錢女兒就留著給外孫花。
03
和我聊起這些的時候,劉阿姨稱她女婿到現在為止還在生她的氣,說她不近人情、不講理,帶個孩子還要錢。
她嘆了一口氣,一臉無奈地問我:“你說,我是去幫忙的,為啥反倒落了個不是?早知道做多錯多,我一開始就不該心軟,任憑他們小兩口自己折騰去。我這幾年不說退休金都貼補給他們了,但至少有一大半是用在了他們的小家上,女婿只看到了我找他要錢,怎麼沒看到我自掏腰包呢?”
我安慰了劉阿姨,告訴她,怎麼會是她的錯!像她女婿這種不知感恩的人,才是最不值得去幫的。
暫且不說姥姥該不該帶外孫/孫女,僅看在岳母辛苦了八年的份兒上,女婿也不該變相地“攆”她走。
你可以孝順生你養你的父母,但也要尊重並感恩不辭勞苦幫過你的岳母。
你也可以擔心父母無依無靠,把父母接到自己身邊養老,但請用一個正確的“方式”去對待在困難時期拉你一把的岳母。
而不是有難處時想到了人家,結果渡過了難關、用不到人家後,又想著法子把人一腳踢開。
這種“卸磨殺驢”的做法,說好聽點,是沒道德,說難聽點,就是自私。
其實,生活中,有大多數家庭都是老人在幫著帶娃,不管是姥姥也好,奶奶也罷,年輕人最不應該把這些當作“理所應當”。
老人出錢出力的照看了孩子,是出於對晚輩的理解,是不願看到子女太過辛苦,而不是她作為姥姥/奶奶,帶孩子就該是她做的事。
一個看不見長輩付出、只知道索取、不懂得感恩的人,縱然你幫了他再多,他也不會滿足。
就像劉阿姨的女婿,幫了他八年又如何?父母要過來養老,他連眼睛都不眨一下,第一反應就是要把劉阿姨“請”回去。
這樣的人,即便是昔日對他再好,他也絲毫不會領情。
04
帶外孫八年被女婿“趕”,岳母:把這幾年的工資結算一下!
其實,每個人在父母和伴侶的父母之間,都會優先考慮自己的父母,這是人之常情,也可以理解。
但,當伴侶的父母給予了你很大的幫助後,於情於理,都應該對雙方的父母一視同仁地對待。
就像劉阿姨的女婿,縱然是不願意給岳母“辛苦費”,哪怕在同一個小區給岳母、自己的父母各租一套房子,也好過於冷漠的把岳母一腳踢開。
人都是感性動物,你幫了我、我回饋你,知恩圖報,那麼,以後,再遇到困難,別人還願意伸手相助。
親人之間也是如此。
不管是自己的父母,還是伴侶的父母,既然幫了你,就該記住這份情,而不是堅定地認為誰的父母幫的就是誰。
夫妻之間,其實最需要的就是相互理解、互相扶持。
你對待伴侶的父母“蹬鼻子上臉”,那麼,就要容忍伴侶對你父母不尊重。
同樣,你可以自私的只願給自己父母養老,那麼,就不要埋怨伴侶對你的父母不管不問。
每個人都是父母含辛茹苦地拉扯長大,你都對自己的父母做不到“無情”,憑什麼要求伴侶對ta的父母“無義”呢?
多換位思考一點,多感恩一些,生活才會更加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