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
——張愛玲
家庭矛盾是永遠說不完的話題,清官難判家務事。說的就是這一點,有的家庭歡聲笑語,有些家庭悲歡離合,哭聲不斷,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各有不同,很多的原因是父母的從小教育的不同所導致的,有怎樣的父母就有怎樣的孩子,行為的影響是決定了孩子判斷能力,父母的行為尤為重要,好的思想成就孩子優良的品格,反之就是不良行為。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愛,從小到大,父母全部的付出就是為了孩子將來有成就,光宗耀祖,不論在物質方面還是在精神層面都無微不至的照顧,慢慢孩子在這樣環境中長大,她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感恩之心,長大成人,成家立業,對待父母就像自己的奴僕一樣看待,父母無私的愛造就這樣的孩子品格行為,真是可悲的很。
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個母親30多歲才生了個兒子,對待兒子就像自己生命那麼重要,把所有一切都給兒子,吃的,用的,兒子想要的都全部滿足他的要求,兒子從小養成驕橫的性格,慢慢不聽父母的話,在學校不聽老師的話,長大不聽叔叔阿姨的話,正所謂“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去偷農民的牛,把老農給殺害了,釀成大錯,殺人賠命,關進大牢。
可憐的母親,在大牢裡探望自己的兒子,30多的兒子看到自己年邁的母親,第一次感到失去自由的無奈,沒有為母親做過一樣報答的事情。才知道自己犯了不可饒恕的罪,他痛苦地說:我有今天完全是母親太愛自己的結果,如果對自己嚴厲管教就沒有今天的局面,他憎恨慈祥的母親,對母親說:你那麼愛我,最後給一口奶給自己吃,把母親的奶頭咬斷至死,真實慈母多敗兒。
孩子的不良的品格行為大部分是父母太慈善所造成的,責任完全在父母,為何她們不自己檢討錯在什麼地方?那些驕橫無禮的孩子總有自己一大堆不成文的理由,他認為自己就是皇帝,在家裡所有的人都是“奴隸”可想而知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是否能體諒父母親的辛苦,我們不要責怪孩子們,反思的是慈母般的父母,仁慈害了孩子,長大了就嫌母醜,得不到報恩。
養兒防老的思想被打破,沒有一位母親不愛自己孩子的,只有兒子是不愛自己的母親,嫌母醜就是這個道理,兒女不孝敬自己的父母,不是兒女的錯誤,因為她們的成長和教育與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是父母親的錯,怨不了別人,只能怨恨自己,所有我們大力支援老師辛苦的教育,十年種樹百年育人,那些弱愛孩子的父母要醒醒吧,父母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能否成才父母是決定性因素,好好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