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裡的故事
——讀若蘭《聽媽媽講過去的事》有感
剛剛品讀了若蘭先生《聽媽媽講過去的事》一文,覺得文章純樸、自然的同時又不失文雅之氣;故事裡的故事真實而感人,以文學的形式還原了作者記憶深處母親講的一些往事;從聽媽媽講過去的事,讓讀者瞭解到了許多的傳統習俗和農耕文化。
文章字裡行間散發出作者對已故父母深深的懷念和眷戀之情。如今又是臘月,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也正是在這年末歲首之際,濃濃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作者以生動豐富的語言回憶了媽媽曾經講過的故事,文中多次用到了我們洛州民間的諸多方言詞彙,也正是這些熟悉的字眼讓我們產生了更多的共鳴和感動。在巧妙的使用了這些通俗的方言和話語的同時,作者又多次運用了含蓄的文學字詞,在敘述母親往事的同時,散發出了淡淡的憂傷和濃郁的懷念之情,使得文章更加生動自然。
作者聽媽媽講了許多往事,故事裡的故事真真切切。透過對這些事情的描寫表達了她對母親的愛戴和懷念,也體現出了母親的善良勤勞和平凡而無私的美好品質。文學素材來源於生活,但文學作品又服務於生活。創作是作者對生活的一些感悟和對情感的抒發與表現,同時也為讀者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文章的主人公是母親,但同時又透過姥姥、外公、爺爺、奶奶等更多的人物形象描繪出了一部鮮活又生動的家族史,這也恰恰就是生活與文學的完美結合,更是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
我們有著豐富的傳統習俗和悠久的農耕文化,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在這種環境裡成長的,也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這些傳統觀念的感染和薰陶,但我們不會簡單的認為過去傳統思想觀念的對與錯,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更多的卻是對先輩的紀念和感恩。作者的母親代表了我們的上一輩和先輩的思想,聽媽媽講過去的事,故事裡的故事大多是低落和悲泣的,也表現了母親的遺憾和自責,因為這些事情有的與母親有關,有的就發生在母親兒時的夥伴之中。母親之所以講她的往事,可能是想對下一代進行更好的教育,也體現了母親對作者無微不至的關愛。
其實,在今天看來,“小年往事”中不幸去世的老舅,或許是因為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一位老人在久違了的飽飯和美食之後遠去天堂,那個小年夜或許是老舅多少年來最為快樂和幸福的,他在甜蜜的睡夢中離世,或許也是一位老人滿意的歸宿。
“逝去的芳華”裡母親兒時的同伴梅花的不幸病故,體現了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裡生命的脆弱和不堪,我們在為梅花哀憐和惋惜之時,也默默的祝福她在遙遠的天國裡無憂無慮、開心幸福。“聞狼喪膽”裡母親失去了年幼的侄兒,進一步體現了在那個生產力落後的年代裡人與自然的鬥爭和人們生活的艱辛與無奈。
文章後半部分多次提到“結親結義”,這普普通通的四個字代表的卻是質樸善良的先輩們對姻緣婚約的完美詮釋,對愛情和婚姻的執著,對雙方家人和長輩的尊敬。結親結義或許正是傳統認知里人們對婚姻和家庭最崇高的評價,時至今日,在商品經濟浪潮的不斷衝擊下,結親結義越發顯得珍貴,並更加值得反思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