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左然
幾十年來,先生那邊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家族習慣,父母都沒有獨立的居所,孩子成家後兩三代依然在一起生活。
沒有明確的分家一說,所以過年的時候,上班的、上學的都回家了,聚在一起能有十幾口人,非常熱鬧。
這次因為疫情的原因,先生的公司要求大家就地過年,所以這次春節只有我們兩個留在外地。
01
從臘月二十九,就感覺先生的狀態與往常稍微有所不同,但他平日裡就寡言少語,我便沒有十分在意。
除夕,他從早上忙到中午做了半桌子菜,特別興奮地坐在餐桌旁等訊息。
我問他怎麼不開動呢,他說:“等家裡的人一起。”
中午十一點半,家婆從那頭打來電話,先生立馬招呼道:“掛了掛了,開影片!”
話音剛落,他就將影片電話打了過去,等到家公已經接通,先生才想起來吃飯沒法用手拿手機,所以又著急忙慌地擺弄起手機支架。
一切就位,雙方便開始了美食大比拼,而後白酒啤酒就著沒說完的祝福統統下肚,一時間都聽不清有多少杯酒盞碰撞,和著幾個人的聲音。
我從沒見先生那般放縱過,好像要鑽進電話裡喊:“來!這杯幹了!”
漸漸地,漸漸地,兩邊的聲音越來越小,話說得越來越少,最後家公家婆說:“行了,掛了吧,就這樣。”
先生含糊地答了聲“嗯”,便低著腦袋不搭腔了。
沒多久,我注意到一滴水珠吧嗒砸在他的褲子上,他抬起身看了看已經結束通話的電話,眼睛裡都是眼淚。
02
他哭了,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在跟父母結束通話影片電話的幾分鐘後。
說真的,那一刻不難過是假的。
原本這次過年我非常開心,因為這是成婚以後,我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在自己家過年。於是,即便自己非常不喜歡水餃,但想到他喜歡吃,便早早做好了準備。
另外還購置了紅紅火火的飾品,精力營造新年的氛圍,讓他在外地過年,也能因為我感覺到溫暖。
可是,這一天他的心裡都是家公家婆,都是他的那個家,而不是陪在他身邊的我,即便是我真心真意做的水餃,他只用一句“跟家裡的不是一個味”打發了。
他想家了。前年也是因為疫情,在回孃家的前一天我被告知不能回去,所有的準備都化作虛無,期望都變成滿滿的失望,那時候我也想家。
我很想質問他:你現在可明白我當時的感受了?可話還沒說出口,我的眼淚也掉了下來。
不能在家人身邊的遺憾,我已經經歷並註定要一直如此,何必讓先生他也承受同樣的痛苦呢。
或許更令我難過的,是我已如此,他卻未能擺脫,我難過的是自己沒能給他足夠的疼愛和快樂。
03
常聽人問: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裡,你先救誰。
起先都只當個笑話聽,拿這種假設的問題去問人,原本就是沒有意義的事,即使拿到了答案,也不過是敷衍的話罷了,沒想到自己也會鑽進這牛角尖。
妻子是妻子,父母是父母,我們扮演的是完全不同的角色。在丈夫心裡,妻子再好也頂替不了父母的位置。
就像我已經盡力對他好,但第一個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大年三十,先生還是更在意我的公公婆婆。
畢竟除了血緣,他們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感情,但我相信,感情是可以培養的,我們還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倘若過年不在身邊的是我,先生心裡也會掛牽的。
往偏裡說,公婆與先生朝夕相處的時間,已經被割讓到了我的手上,所以:
乖,別跟公婆爭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