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嫂子(我們是一個老太爺的親戚)來電話,說她女兒要結婚了。讓我們回老家參加婚禮。
辦事那天不是週末,我說看吧,不一定去的了。
問了問媽媽,媽媽說:“沒給我打電話,是你弟弟告訴我的,我們這歲數大的,不用隨禮了,也就不打電話了,只給你們花錢的打電話。”媽媽語氣透著不開心,我忙勸,:“算了,不打就不打吧,沒必要因為這件事生氣”。
又給姑姑打電話問到時候去不去。姑姑一聽,語氣帶著明顯的憤怒。“我們不去了,就讓你老嬸給帶著200塊錢的禮錢得了,這家人我都不打算和她家走動了。”後面姑姑述說了對那一家人的不滿。
我父親哥仨姐仨,大爺那邊哥仨姐一個。大爺家的二伯是在這個家庭裡的說說道道的人。在農村人們叫這樣的人“經理”----給張羅紅白喜事。這麼多年來,兩家走的越來越生分了。原因是,二伯家那邊有事,包括孩子結婚,老人去世,家裡人生病,二伯就出頭張羅著讓大夥湊份子,可我們這邊的事,他知道了,也當沒有這回事。
姑姑說:”從去年你姑父去世這件事開始,我就想了,以後和他們家不走動“。都說禮尚往來,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有來有往才走的長遠,而他們家恨不得只進不出。他們家的事,我三個姑姑都沒少維護,份子也沒少隨,基本都是四百起步,可是姑父去世,嫂子(女兒要結婚這個)他們哥四個,每人隨了一百塊錢。姑姑既氣憤又心寒。
我說:”既然如此,那還帶什麼禮錢,不走動就不要隨禮了不就得了“。姑姑說:“你二伯都八十了,鬧得太僵不好看,等你二伯他們不在了,我和他們徹底斷。”
和妹妹商量了一下,都上著班,就不去了。況且是禮尚往來的事情,就不隨禮了。將來我們孩子結婚也不收他家禮。
沒想到,婚禮那天下午,我在下班的路上就接到了二伯的電話:“大姐(代稱),今天怎麼沒來呀?”
我說:“今天不是週末,我們都上著班,就沒去。當時也和嫂子說了,沒時間去。”
二伯說:“人沒來,怎麼也不隨禮呢?你和嫂子可是一個老太爺的,多近的親戚啊,你這樣做可不對啊。準備了酒席,都不來這不都浪費了麼。“
我說:”二伯,我考慮的是這都是禮尚往來的事情,等我兒子結婚我也不收她的禮,另外,準備的喜宴,我沒去就浪費了,這話嚴重了。我一個人敞開了吃能吃多少。浪不浪費應該和我沒關係。我這個上班的去不了,我媽到時能去,你們沒給信兒啊!“
二伯說:”你媽那怎麼沒給信兒,不是讓你弟弟告訴她了嗎?你媽可是親嬸子,還非得去車接麼?“
我說:”二伯您別說了,這種事沒必要矯情,我今天要是禮錢給了,你這電話也不會打給我,那喜宴也不會浪費。做事情自己琢磨琢磨吧!
二伯說:“你這孩子真不懂事,你爸爸不在了,孃家有事給你們信兒是高看你們。要是這樣,以後有嘛事也不給你信兒了。”
二伯氣呼呼的掛了電話。
八十歲的人了,管那麼多事,累不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