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大媽又哭上了。
這大過年的,鄰居家傳來的都是歡歌笑語和打麻將聲,而她家是悲傷的抽泣聲。
蔡大媽已經72歲了,老公得病走得早,兒子看她一個人住太寂寞,就把她接到了自己有電梯的高層住宅裡。
兒子一家三口人日子過得順心,倆口子工作單位好,工資福利高,也捨得花錢。蔡大媽退休工資也不低,買菜大部分都用自己的錢。
矛盾很快產生了。
吃完晚飯,兒子往電腦前一坐,就打起了遊戲,兒媳往沙發裡一臥,看起了宮鬥劇,孫子在臥室寫作業。
這副場景蔡大媽看不慣了,指責兒子說也不給孩子輔導一下,只顧忙自己的事,兒子覺得無所謂,兒媳感覺像是在說自己,自然不高興起來,反駁說自己文化水平有限,輔導不了,再說現在學校教的和自己當年學的都不一樣,輔導孩子只能給他添亂。
蔡大媽看到兒子一家人的髒衣服,就趁做飯的時候順手扔洗衣機裡給洗了,正在晾曬時,兒媳正好下班回來看見,埋怨她不應該把自己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放一起洗,大人萬一有什麼病,不是傳染給孩子了嗎?
“這箱奶過期了兩天,應該沒事,早上熱一下喝了吧!”,蔡大媽做完早飯,把牛奶分別倒進了他們杯子裡,睡眼朦朧的兒媳一聽牛奶過期兩天了,大喊一聲“倒了!”,把蔡大媽嚇了一跳,總覺得太可惜了。
有時候飯做多了,蔡大媽說晚上熱熱還可以頂一頓飯,兒子說容易產生亞硝酸鹽,吃了對身體健康有影響,一個字,倒!蔡大媽看著兒子把剩飯都倒進了垃圾袋,嘴裡不停說著造孽啊。
兒子兒媳因為生活瑣事吵架,蔡大媽總是想管,要和他們論個誰對誰錯,還想讓做錯的道歉,殊不知家庭矛盾沒有誰對誰錯,她這一管,兩人吵得更厲害了,把蔡大媽氣得大病了一場。
蔡大媽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出力不討好”。
其實,兩代人因為所受的教育不同,經歷不同,價值觀與生活方式更是不可能一樣,產生矛盾就顯得很正常了,沒有矛盾那才叫不正常。
蔡大媽擦了擦眼淚,說以前同學“教育”她說,和子女住的越遠,與子女的感情就越深,關係就越好。人啊,只有經歷了,才知道這句話的正確。
春節後孩子們都去上班了,蔡大媽收拾好自己的東西,決定正月十五吃完“團圓飯”,就搬回到自己的“老破小”裡,自己想吃就吃,想睡就睡,隨心所欲,開開心心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