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你的,和你生的,是最親近的人,可是偏偏有女兒扔掉母親的衣服,走廊中破口大罵,母親咬牙切齒的撿著地上的衣服……這樣的一幕。
“她像一個吸血鬼、像一個幽靈陰魂不散……”女兒對母親的評價。
“我就是擔心她,怕外孫女她照顧不好,怕她們總吃外賣,怕她收拾孩子,怕……但是垚垚還是好孩子,善良……”母親收拾好東西以後說的。
反差不可謂之不大,巨嬰的養成,真的不是一朝一夕,母親對於女兒的照顧逐步成為了一種精神疾病,覺得兒時的虧欠在自己收到辱罵時是一種償還。我想說病態的自己不適合扶養孩子,因為你不能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說說她們的故事吧!
愛
垚垚出生的時候正是改革開放的時候,下海做生意的都發了家,親戚中第一個買樓,並且一次兩套的,火車站門前第一個開大酒樓的就是她們家,三口人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恨
萬事皆有因果,垚垚爸媽是相親認識的,垚垚媽媽是爸爸退而求其次的選擇,這也就埋下了不幸的種子。婚後生意做的越好,越覺得內心不幸福,酗酒家暴就出現了。不愛母親,女兒很難得到父愛,打自己還能忍受,打女兒,母親幾次反抗,得到的是更加兇狠的面目,“恨”這個字從12歲的垚垚心裡有了認識。
情
開放的年代,思想缺依然守舊,離婚幾乎是滅頂的恥辱,垚垚媽媽也是如此,彷彿她們家的女人們都是天鵝,一生只有一個伴侶,所以她不能離婚,即使他出軌了,即使他生意失敗了,即使他一無所有了,也不能。是的,頻繁的出軌服務員,垚垚爸爸的心思早就不在生意上了,競爭對手一個個,很快酒樓關了,很快賣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以後的生意沒有賺錢的,不停的賠錢,啃老本,垚垚也到了上大學的年紀。
仇
因為沒有學費垚垚媽媽借遍了親戚,受到了很多冷嘲熱諷,因為爸爸無能敗家,垚垚的求學之路餓肚子、學校同學歧視受委屈是常有的。畢業垚垚帶了男朋友回家,好吃懶做、吃喝嫖賭的爸爸,打零工的媽媽,看完垚垚的家庭情況,男朋友第二天就悄悄離開了,聽說他找了一個富家女,聽說他去北京讀了研究生,聽說他結婚了,垚垚的初戀就這麼結束了。垚垚哭著問:“你們為什麼生我?為了讓我經歷苦難麼?”父親摔門出去玩了,母親只能抱著她,一直哭。
原生家庭的窘迫,垚垚無比自卑,最後嫁給了物質基礎雄厚的醜男,婚後垚垚母親算是陪嫁,一直跟著他們生活,因為垚垚從小被呵護,除了上學、教課其餘生活技能基本為零。醜男的衣食住行由岳母照料,卻也不是滿心感激,小摩擦不斷,大摩擦也有過幾次,總之岳母女婿基本失去了交流,如此尷尬一直持續了4年,在一次大摩擦中,婚姻解體。女兒怪母親和丈夫的不融洽,母親說女兒不自立,各有說辭。
離婚後的生活更是一地雞毛,母女除了爭吵彷彿沒有其他事情然後就出現了第一幕,女兒把一生的不幸歸結到自己的母親,母親依然認為自己的女兒是善良的,最好的,只是有些小毛病……
奉勸還沒有孩子的人,想好了再生,養也是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