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一生是個故事,故事未完,結婚才10年、70歲的她走了,那個看中她財產的二婚丈夫想繼承她全部遺產的好夢也落空了。
1、
她叫溫心怡,是插隊到蘇中某縣農村的上海知青,到生產隊下地勞動沒多久,長相標緻、能歌善舞、嗓音甜翠的溫心怡就成為大隊、公社的文藝宣傳隊員及報幕員,後來被調入公社廣播站工作。
溫心怡被公社革委會主任看中,要她成為自己的兒媳。可當時溫心怡已經有了心愛的人,所以她拒絕了這門能改變命運的親事。革委會主任就利用手中的權力安排溫心怡的戀人入伍參軍去,條件就是斷絕與溫心怡的一切往來。得知戀人為了參軍而答應革委會主任的條作與自己斷絕戀情,溫心怡哭暈了。但除了哭,她無力改變什
2、
後來知青可以回城了,但因她家有兩哥哥,大哥自幼體弱而未下鄉,二哥先她被父母接收回城了,她一時沒能回城。眼看被推薦上大學也無望,溫心怡苦惱之餘只有埋頭學習,廣播站隔壁的新華書店是她最愛去的地方。俗話說,機遇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就在溫心怡絕望之時,她迎來了1977年恢復高考的好訊息。她立即報名參加文革後的第一次全國考試。幸運的是已經26歲的溫心怡被省城師範大學中文系錄取了。畢業後她被分配到了蘇中某縣一中任教。
3、
雖沒能回上海,但成為一名人民教師能與年輕學生在一起讓溫心怡很滿足了。溫心怡把全部心思放在教學工作上,對學生的熱愛、對教學工作的極端負責及溫和的教育風格,學生都很喜歡她。她任教過的班級,不少差生轉變學習態度,改變學習方法,先後跨進了先前不敢想象的大學校門。
溫心怡一心撲在教學工作上,無心婚嫁。溫心怡在大學裡就有不少追求者,她都不動心,工作後,有同事追求也有同事作媒,但溫心怡都婉言謝絕了。她是被當年那段在知青歲月裡形成的刻骨銘心的戀情所傷還未治癒。
溫心怡的教學業績有目共睹,從中學二級教師升為一級教師、高階教師,50歲時獲得了特級教師榮譽稱號。就在溫心怡教師獲得特級教師榮譽被宣傳報導後不久,一個人突然出現了。
4、
就是那個當年為了參軍而斬斷戀情的男人。他說當年為了不給溫心怡添亂,所以參軍後不與溫心怡聯絡。當兵七年後他轉業回了上海,被分配在街道企業工作,與企業女工結婚生子。後企業改制,買斷工齡後他們夫婦在集貿市場開了一個小糧店,愛人因身子骨弱只能守店,他負責進貨送貨,維繫著生活。兒子夫婦也在集貿市場做水產生意。他偶爾從報紙看到溫心怡評上特級教師的訊息,他趕來當面道賀並看看溫心怡的生活。
5、
相隔三十年,兩位曾經的戀人相見,唏噓不已。溫心怡告訴昔日的戀人,大學畢業後一直在這邊的中學任教,寒暑假才回上海探親,小住些日子。父母因沒把首批迴城的機會給她,使她一輩子留在知青插隊地而覺得對她愧疚,去世時把上海的房子留給了她,以便她回上海時有個落腳處。兩家哥嫂在世時,兩個侄子就對她繼承爺爺奶奶的房子很有意見,哥嫂先後過世後,她已經很少回去了,上海的房子她收拾一下後出租了。在蘇中縣城這邊,她先前一直是住在教師公寓裡,年紀漸大怕爬樓,又買了電梯房。
她自嘲道:年輕時一無所有,也無所畏懼,現在年紀大了,心有憂愁,就是兩個不孝的親侄子一直覬覦著她的財產,得提前規劃一下晚年生活和身後事了。就是溫心怡的這句自嘲,讓她這位昔日的戀人心裡一動。他對溫心怡說,自己兒子兒媳雖沒多少文化,但特別孝順,將來可以讓兒子兒媳來照料溫心怡的晚年生活。
6、
溫心怡的這位昔日戀人對她關懷有加,她也時常接濟一下昔日戀人的家庭。昔日戀人在愛人去世後,帶著兒子一家四口多次來看望溫心怡。不熟悉的人以為他們就是老小六口一大家子呢。
特別是昔日戀人的一手好廚藝燒得一桌好菜,讓溫心怡感覺家的味道。大半輩子孤獨生活的溫心怡渴望有一個家了。昔日戀人也覺得是時候了,他提出與溫心怡結婚的請求。經幾個知心同事的提醒,溫心怡對昔日戀人提出對各自的婚前財產進行公證。昔日戀人溫和地說:公證什麼呀,你又沒有後人,財產總得有人繼承吧。
溫心怡的兩親侄子聽說她要結婚,跑來向溫心怡提出要麼先把她的財產進行公證要麼先寫下遺囑對財產進行處分。
昔日戀人的兒子也向溫心怡提出,為了自己孩子上學的便利,想把戶口遷進溫心怡上海的房子上並借住。
7、
一向心性簡單的溫心怡沒想到她想要一個家,竟然面臨這麼多的問題,她猶豫了。她的幾個做律師的學生建議她提前寫下遺囑,並指定遺囑執行人。溫心怡聽取了律師學生的意見。60歲的溫心怡終於披上了婚紗。
溫心怡結婚後,丈夫把上海的糧店轉讓了,來到溫心怡身邊專心與她過日子,溫心怡將退休金卡也交給丈夫管理。繼子把自己與孩子的戶口也遷入溫心怡在上海的房子上並“借住”進去,溫心怡的兩親侄子鬧了兩回後得知房子還在溫心怡名下,就不再折騰了。
8、
婚後,溫心怡與丈夫早上一起買菜午後一起散步,平日裡丈夫煮飯她理家,閒暇時丈夫看電視她看書,兩人恩恩愛愛日子過得很是愜意舒坦。丈夫多次或“偶爾”或“無意”在聊天中問起溫心怡的存款和房產的事,溫心怡都巧妙地迴避過去。幸福晚年生活延續到第8年,68歲溫心怡中風了,半身不遂。丈夫與護工共同侍候了半年後,丈夫以看望孫子為由回了上海,還順走了溫心怡的退休金卡。學校出面替溫心怡補辦了退休金卡,發現卡里餘額已為零。
溫心怡教過的許多學生自發組織輪流來看望她,給她請的兩名護理員也很盡職。正在康復中的溫心怡因丈夫回來重提她的存款和房產的事致其激動造成二次中風。這次溫心怡沒能挺過來,在醫療裝置的支撐下熬到70歲剛開頭就走了。溫心怡屍骨未寒,她的丈夫與親侄子就為了爭她的遺產鬧得不可交。
老校長作為遺囑執行人向溫心怡的丈夫和兩家親侄子宣讀了溫心怡十年前親筆寫下的遺囑,播放了溫心怡中風後在兩位律師見證下錄製的補充遺囑的影片。溫心怡遺囑中對她的所有財產處分:名下的上海房產贈予當地政府。名下的教師公寓和電梯房贈予學校;全部存款、喪葬費和撫卹金留給學校成立心怡教育基金;退休金卡上的餘額歸丈夫所有;遺體捐獻給省城某醫科大學。
知道了溫心怡的遺囑,丈夫與溫心怡的兩親侄子面面相覷,這是他們始料未及的結果。這個丈夫得到“餘額5.81萬”,他的兒子也從溫心怡已捐出的上海房產裡遷出戶口並搬離了。
溫心怡的丈夫以溫情以待的表象掩蓋了他想取得溫心怡鉅額財產的目的,終因一場病患使溫心怡看穿了丈夫的真面目,錄製了“補充遺囑”,使這位丈夫欲獲取溫心怡鉅額財產的夢徹底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