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朋友,是軟心腸加熱心腸的人,見不得別人的困苦和不幸,不管是老親舊眷,抑或相識不久的泛泛之交,但凡誰有難處,總想竭力幫助。
這些性格特點,使她經歷不少委屈。
有一件事,過去了很久,很平常,但她曾經難以釋懷。
多年以前,她遇到這樣一個家庭:男主人患重疾,生命就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炸翻一家人的生活。女主人無任何特長技能,普通工作難獲取高額薪酬,只能從事低收入高強度的工作。
這樣的家庭境況,註定雪中送炭者寥寥無幾,包括他們的至親,都躲瘟神般躲避他們一家。偏偏,她家的孩子有個高雅的愛好,保持這個愛好又需不菲的財力支援。她得知詳情,立即解囊相助,毫不猶豫地幫了這孩子,很純粹的支援,沒任何附加條件。
後來,被她幫助的孩子獲得了巨大的進步。
可是,從此以後,她突然發現,她生活的那個城市裡多了兩個討厭她的人,那孩子的父親總是刻意避開她,實在避不開時,裝作沒看見;孩子的母親稍好一點,但言語間的閃閃爍爍,也足以讓她感覺尷尬。
一次坦蕩純粹的善意,被惡意揣測,心中不委屈是不可能的。
她反思多天,自信所做所為無不當之處:對方如果不願意接受資助,可以當場回絕她;接受了資助又擔心有附加條件,可以直接訊問她。既然沒拒絕也沒訊問,只給她一副惡意滿滿的臉,擱誰會心平如水?
記得有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說過: 沒有人會自願地和愉快地處於被他人幫助的地位,因為被幫助意味著自己的無能、弱小和卑微。
人的內心裡,有一種天然的追求平等、甚至追求卓越的力量,在被幫助的時候,這種力量就被隱藏在內心深處,並變成一種對助人者的敵意。
這件尷尬事件過後,她反思多天,最終徹底釋懷:不是我做錯了什麼,而是人性不堪;不是這家人有多特別,而是長期處在驚恐黑暗的生活氛圍中。人情世故給這家人貼上不祥的標籤,他們不被公平對待,心靈和個性被扭曲了。
秉持著良善,她依然祝福這家人以後的歲月儘快走出艱難和黑暗,迎來生活的豔陽天。儘管好心不被理解,儘管善意被曲解,但她依然愛著這個世界,依然初心不改。她依然堅信,只要秉持善良,大多數時候會被善意對待。
好人有好報,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