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來公司五年後,回老家結了婚,結婚之後他把愛人接到了北京。
結婚之前他一直住在公司的宿舍裡,因為幾乎每天都有送光碟的工作,所以他作息很有規律,早上從不懶床。起床後先刷牙洗臉,然後再簡單搞一下辦公室的衛生。曾經有一陣子公司租了一個小院作為辦公室,李凱就一年四季經常打掃院子,春天掃柳絮,夏天掃雨水,秋天掃落葉,冬天掃積雪,寒來暑往、週而復始。
有一回我專門找他單獨聊了一次,正好那天他的電動車騎壞了。我對李凱講:“雖然目前公司確實有需要,但你不可能老幹送光碟這件事啊,難道你要一直送到四十歲、五十歲?以後一旦市場行情發生變化,你很容易就被別人淘汰。我覺得你應該再學點兒別的,最起碼學點兒你喜歡的、感興趣的東西。”
李凱很有心,辦公室裡有一塊大白板,上面會標註近期的各種拍攝業務,詳細一些的還會有時間、地點、客戶對接人姓名以及帶隊負責的攝影老師,於是他只要有時間就會和同事提前溝通,主動申請去現場當助理,到現場學習觀摩,看同事怎麼拍活動。
同事們知道李凱做事情踏實靠譜,在現場肯定不會添亂,都願意幫助他提高一下。他這樣一來也很辛苦,有時候活動會持續到很晚,而第二天他還得起個大早去送光碟,但這樣的實踐對他的提升幫助很大。
那一段兒李凱跟我聊過,他攝影基礎比較差,即便花錢上過攝影課,但是老師在課上講的很多內容他一多半都聽不懂,另外一半也是一知半解,到了現場,更是懵——炫酷奪目的舞臺燈光、富有創意的搭建設計、震耳欲聾的開場音樂……腦子裡那會兒就是一片空白,自己眼睛也不夠用了,連腿都不知道朝哪個方向邁了。
他說,特別感謝同事們的耐心,鼓勵他說:這是每個攝影師都必須要經歷的,沒什麼大不了。
同事們也信任他,有一些不是那麼重要的環節乾脆直接就讓他去拍了,您還別說,李凱拍起照來模有樣,還真是有像那麼回事兒。
每次得到拍攝的機會,李凱都很興奮,拍完活兒回公司的路上,他請教一些搞不明白的各種問題,從光圈、快門、ISO到格式、色溫、閃光指數,只要有他不清楚的,他就一定要找個自己心目中的“專家”問個底兒掉。他承認自己就是靠著“臉皮厚”學東西,才進步這麼快的。
公司有個制度,新招聘來的攝影師都需要過理論學習和現場實踐這兩大關,試用期大約三個月,而李凱透過這個階段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這一年,他的自信也樹立起來了。
到了2013年,李凱又一次迎來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這次,純粹是他自己抓住的。
6月,公司有一場京交會活動拍攝,英國是那次京交會的主賓國,英國貿易投資總署(UKTI)在場館的正中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展位,英國貿易副大臣和歐盟貿易參贊都要來這個展臺參觀。
很不巧,公司本來已經安排好的攝影師那天突然身體不舒服,其他人的拍攝檔期當天也都被排滿了,公司臨時又找不到靠譜的外援攝影師,這個重任就落到了李凱的身上。
排程看出來李凱明顯有些緊張,雖說之前他跟著同事們一起也參與了各種拍攝,基本的活動型別大致都見過了,但突然讓自己獨當一面,拍這麼高規格的活動,李凱從心理層面覺得,還是沒有做好準備。
前面我講過,李凱面對困難時從來不被動,“敢於迎難而上”是他的性格,是骨子的東西。他有一句口頭禪——“好嘞,沒問題!”
也就是稍作猶豫,他就起身給相機電池去充電了。他還提前做足了其它功課,對客戶提出來的需求一遍又一遍去熟悉。據李凱回憶,第二天是活動的正日子,他在現場反而沒那麼緊張了,注意力全程高度集中,一下午他都沒敢喝水,就怕上廁所的時候貴賓突然到展臺來。
那天拍攝很順利,他準確把握住了貴賓時間節點和參觀路線,每個環節的精彩瞬間他都拍到了,照片的質量也特別高,客戶十分滿意。
英國貿易投資總署的王佳就是在那場活動上認識李凱的,打那以後,她和李凱的合作越來越多,對於李凱的評價,她說:凡是跟李凱老師交代過的事情他都會記得清清楚楚,我想到的一些角度他全都能拍到,他也能拍出來一些我根本想不到精彩鏡頭和瞬間。活動結束的第二天,李凱老師都會第一時間發給我整理好的成片,而且每次成片的質量都很高。李凱老師的技術發揮和服務品質一貫是穩定的,不是一次性的。
這次京交會拍攝的成功,李凱不僅有了更大的底氣,也建立起了更強的信心,從那時起,他對展會和展位的拍攝獨具心得,情有獨鍾。很多攝影師都清楚,想要拍好展會這一型別,光憑技術是遠遠不夠的,“勤走動+勤思考”才是真正的不二法寶。李凱來公司後要論飯量,沒人敢稱第一,要說勤奮,也是一樣。
這一晃,七年過去了,李凱自己也總結出了展位拍攝的基本固定套路,(一)不論展位的多少以及大小,每個品牌的展位或展臺至少要拍出三種不同景別的照片,具體哪三種呢?第一種當然是展位的空鏡圖;第二種是有參觀者圍觀簇擁的畫面;第三種則是表現參觀者與展位的工作人員互動交流或者體驗新產品的鏡頭。這三種不同景別的照片基本上可以滿足絕大部分參展商的傳播需求了,但有時候一些大型展會上可能有幾十甚至上百家的參展商,想要完全覆蓋到每一家全靠一個人還真不行,畢竟這人身都是肉長的。這幾年,李凱逐步學到了如何統籌管理其他攝影師來拍攝展位,除了合理的制定線路、劃分責任,每次他也要在現場不厭其煩的跟夥伴反覆確認再確認,保證不落下一家,不漏拍一張。
我在給新員工做培訓的時候,經常強調“遵守時間”的重要性,告訴大家這不僅僅是一種文明禮儀,更是我們日常服務當中關鍵的一項。李凱和大多數同事一樣,時間觀念很強,在遵守時間上做得特別好。
有一次外出拍攝,李凱為了保險起見選擇了坐地鐵去活動現場。按說從東四環去海淀公園一個多小時怎麼也能到了,未曾想,就連平日裡幾乎從不遲到的地鐵那天也掉鏈子了,傳說是有領導視察導致的,李凱不敢再等,拎起二十公斤重的裝置箱就往地面上跑,連電梯都沒敢坐,估計是怕電梯再整點兒什麼么蛾子出來。出站後趕緊打了一輛車……好在最後是有驚無險,按時到了活動現場。
講了半天李凱他自己怎麼怎麼上進,其實“默默男”也在默默的關心著公司裡的其他人。
有一回,一位後期剪輯部門的同事活活被客戶虐了一整天,整個人的精神狀態特別不好,話也不想說,晚飯也吃不下……李凱看到了這一切,卻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默默的給他泡了一碗泡麵,還特意在碗里加了兩根火腿腸,端到這位同事的面前……多年以後據這位同事回憶,那天晚上的那碗泡麵不知道為什麼,好香!
有讀者會問我了,李凱為什麼會在公司一干就是16年?其實我自己都有這樣的疑問。
有位同事幫我做了分析,大致有這麼幾點,第一,李凱心存感恩,非常珍惜我對他的這份知遇之恩。第二,相比其他大城市裡成長起來的孩子,李凱更具有危機意識,想要留在北京生存和發展,只能加強學習、不斷進步,對他來說真的沒有任何退路可言。第三,李凱非常喜歡並且完全融入了公司的文化與環境,心裡逐漸形成了“主人翁意識”,這也使他早就成為了公司機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之所以連著兩期文章去寫李凱,不單單是因為他和我共事時間最長,而更是看到了他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閃光點,這些閃光點如果讓我來概括,那就是——“友善認真、勤奮進取”;“對內執行高效、對外服務到家”。這些品質真不是咱平時開開會、洗洗腦、上上課就可以輕鬆實現了的。
“默默男”為自己身邊的人樹立起了榜樣,包括他兩個孩子,他12歲的大兒子在班裡時不常的就向小夥伴們炫耀:“我爸是攝影師,我爸是攝影師!”
“公關攝影”對李凱來說是一條漫長的路,雖然前面依舊充滿著各種未知和挑戰,但好在他並不會感到孤獨寂寞。我和所有了解他的人都堅信,他身上的潛力無限,同時,我也希望他可以在保持穩定發揮的基礎上,再儘快提升一步。他曾說所有的人都是他的老師,他願意向身邊每一個人學習
我認識李凱其實是一種偶然,之後我才對他逐步有所瞭解,現如今,反而他給我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和啟發,他是個有目標的人,這讓他能夠克服每一次困難,戰勝每一次挑戰。
有目標的人懂得感恩,有目標的人不睡懶覺,有目標的人還在奔跑,這就是 “默默男”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