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寫的是一位鄰居,按輩分我得管她叫奶奶,其實她年齡並不大。她唯一的兒子比我小兩歲,小名叫"亮亮",曾經有個外號叫"三晃盪"。這個外號,我估計連本尊都忘了吧,是年代久遠的事了。小時候,我們村的孩子特愛給人起外號,樂此不疲。眼睛大的,就送送外號"大眼兒";身材瘦小的,就管人叫"猴子"。有個哥們,特憋屈,在鄰居家看電視,放了個低聲下氣的屁,因此,得了個"小屁兒"的名號。亮亮,從小長得就好看,白白嫩嫩的,又懂事。為了給他起外號,那幫大孩子費了好大的力氣。給人起外號,得有點才華才行。如若起得不貼切,就流行不起來,也就失去了給人起外號的意義。有一天,有個叫小莊的哥哥自顧自地念叨,"小亮亮,小亮亮……走起路來,三晃盪",他興奮地一拍大腿,說:有了,就叫他"三晃盪"。那高興勁兒就跟娶了媳婦一般。為了將這個外號加以推廣,他就召集幾個小跟班兒,宣佈了自己的偉大創造,並決定在本尊身上試驗一下,看看效果如何。於是乎,就帶著一眾小嘍囉,來到亮亮跟前兒。小莊哥哥就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時候,眾嘍囉就齊聲對著亮亮喊:"小亮亮,小亮亮,走起路來,三晃盪"。亮亮一聽,臉氣得通紅,抓起土坷垃就朝這幫壞傢伙屁股上招呼。一幫破衣爛衫的孩子,嘻嘻哈哈地如鳥獸散。後來,"三晃盪"這個名字終於沒有流傳下來,因為人家亮亮走路穩穩當當的,辦事也穩穩當當的,跟"三晃盪"一點都不搭邊,喊了一段時間就自生自滅了,白費了小莊的一頓苦心。接著說奶奶吧。這位奶奶夫家姓劉,為了稱說方便,就喊她"劉奶奶"吧。劉奶奶高中畢業,有文化,有眼光,大度、懂事理,跟一般的農村婦女明顯的不同。她會穿衣打扮,左鄰右舍的婦女去趕集買衣服,都要拉著劉奶奶一起去,給當個參謀。劉奶奶家有臺老式縫紉機,有些縫縫補補的活兒,我娘沒少麻煩她。劉奶奶很熱情,寧願先把自己手頭兒的活兒放一邊,也要先給人家做。劉奶奶有著超前的審美眼光。記得有一次,我娘拿了塊螞蚱色的布料,請劉奶奶給做條褲子。拿回來一看,緊緊的褲管,我不喜歡,嫌難看。又不是女孩,幹嘛弄那麼緊的褲管兒。那個時代流行寬褲腿的軍服。要是誰穿一身帶著紅領章的草綠色軍服,就羨慕得不得了。現在分析起來,那個時代的審美思想是跟當時的大環境一脈相承的,掩蓋個性,突出集體主義。那個時候,全國一個色,女人穿得像男人。女人家要是誰胸脯大,那是讓人害臊的一件事,得束得緊緊的。時代發展到現在,突出個性,展示自我,成了時代的主題。現在的女性,唯恐別人不知自己有副好奶,有個翹翹的尻子。有空就在抖音上,故意地抖,前後左右的抖。抖得人頭暈,抖得人失眠。現在我的眼光也變了,喜歡穿合體的衣褲,顯得幹練利索。從韓國回來以後,劉奶奶還誇我呢,"哎呀,咱們玉彬終於會拾掇自己了。"可見,劉奶奶有一種超越時代的審美直覺。劉奶奶身上的優點很多,有些她都不一定了解。記得很清楚,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有天去上學,路過她家門口,劉奶奶在掃寒霜打下來的楊樹葉。她抬頭跟我打招呼,"曲玉彬,去上學啊?"我一愣,"奶奶,你怎麼不喊我的小名了呢?怪怪的。"劉奶奶笑笑說,"因為你長大了啊,奶奶不好再喊你的小名了,以後都叫你的大號。"小小的一個插曲,體現了她的智慧和見識。稱呼大名,意味著一種社會性的接納,是承認你剝離了家庭,走上了社會,成了一個獨立的個體,從此有了責任和義務。劉奶奶可能沒想那麼多,或者沒有我現在說的這麼透徹。這,正體現了她的智慧。劉奶奶非常非常愛自己的兒子。她鼓勵兒子結交上進的朋友。兒子帶同學回家,她總是張開雙臂歡迎,給兒子的小夥伴做好吃的,陪他們說話,絕不敷衍。這一點我非常非常地羨慕亮亮。亮亮從小養成了交朋好友、寬厚待人的品格。亮亮的同學、朋友很多,一到過年,到他家找他玩的人絡繹不絕。這一點我自愧不如。於是,我鼓勵兒子弘毅要多交好朋友,要博愛。一個人性格的形成、處世之道的習得,受母親的影響最深。有一個開明的母親,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俞敏洪前段時間,因為率性地講了一段批評現代女性的話,招致了全網女性的討伐。其實,老俞很冤枉。他的認識是深刻的,只不過說了別人不愛聽的真話。一位優秀的母親,會惠及好幾代人。我記得小時候,大大跟我說過一件小事,印象非常深刻,是關於子田家奶奶。有一回,他們家的母豬下豬崽,子田爺爺從豬圈出來,子田奶奶問下了幾個。子田爺爺一臉晦氣,"欸,我日他娘,就下了仨。"子田奶奶趕緊打住老頭子的話,"別說喪氣話,這不是還有仨嗎,不比那下一個的強。好好養,養得肥肥的也能賣好多錢。"看吧,對待同一件事,一個悲觀,一個樂觀。在那個年代,子田奶奶家培養出了兩位大學生,我想這肯定跟子田奶奶的大度、樂觀的心態有極大的關係吧。劉奶奶是位優秀的母親。因為看待事情的觀點不同,跟劉爺爺吵過很多架,流過不少淚。這在她右眼下面留下一點小小的痕。不過,現在她跟劉爺爺過上了人人羨慕的幸福日子,跟兒子一家在一個美女如雲的城市,享受著夕陽紅。(完)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