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圓圓
“曉曉啊,你年紀也不小了,打算什麼時候結婚?”留學的三年以來,隔三差五,來自太平洋彼端的催婚電話便會響起。聽到如期而至的催促,曉曉望向窗外,猶豫許久後開口打斷了媽媽喋喋不休的勸說:“媽,再看看吧,我累了,先掛了。”
放下電話,曉曉疲倦地躺在床上,思緒繁亂:自己並不是沒有想過開始新的生活,只是每每一提及結婚話題,男友總是皺起眉頭,操著那套一成不變的說辭:“我還年輕,不願這麼早結婚。”對一個二十六歲的男人來說,這個年齡的確是立業的好時機,可對二十五歲的女人而言,曉曉自認為成家已經是時候了。最近一個月以來,兩人頻繁地為結婚的問題起爭執,曉曉心裡的不安隨之擴大,一個人的時候經常胡思亂想:“男友家裡經濟條件殷實,我只是一個家境普通的留學生,是不是他家裡人覺得我們門不當戶不對?都說女人的青春有限,我是不是應該尋找更適合的結婚物件?可他其實對我很好,我實在捨不得放下......”
身處兩難困境的她越想越痛苦,便找到了安安老師來訴說自己內心的矛盾。
聽完曉曉的故事,我也與她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有次我參加動禪的研習營,在動禪練習的過程當中,有個指導員走到身邊校正我的動作姿勢,雖然他的神情溫和,不帶任何責備,但我卻感覺到無比的壓力,甚至萌生退意。回家之後我百般思索,為何自己有如此強烈的情緒抵抗,循著記憶搜尋一番,我才猛然驚覺:啊!原來這個指導員的聲音,像極了我小學一年級時舞蹈隊的老師!那張神情肅穆的臉和極具威懾力的嗓音,我想是永遠忘不了的。當時的我被學校選入舞蹈隊,需要練習各種下腰劈腿空翻動作,但成果總是達不到要求,經常惹來老師的怒罵,後來我被老師淘汰了。小小年紀的我感到既羞愧又受傷,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再接觸舞蹈,它成為我跨不過的一道檻。而指導員身上的特質牽連到了我小時候的陰影,讓我對當下的動禪練習也產生了牴觸。
在打動禪的第一天晚上,我一度苦惱:隔天到底去不去;後來,我依循著選擇心理認知行為心理治療的原則,發現瞭解決的辦法。
我試著從表面的選擇進入深層的動機探討,察覺每個選擇背後的動機意圖——自己所作的決定背後的意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若是正面的意圖,這個選擇將會幫助你吸引正面的能量,反之,若是出於負向意圖,可能招致負向的結果。當我的背後意圖是害怕受到老師責罵,硬著頭皮前去,可以想象得到,帶著這樣的負面心態去上課一定無法輕鬆自在地面對老師和課程,如此一來便失去了學習的意義。若是我能夠將原本負面的意圖轉變為正面的意圖,是不是就能夠作出正向的選擇呢?因此,當我同樣也身處兩難境地時,我開始調整自己--察覺、看穿、放下、改變。
首先,我已經察覺了背後的意圖——不安來自於小時候的受傷經歷;接著,看見之後再次看穿它:“原來不是動禪的老師特別嚴厲,只是我從前受的傷被投射出來而已,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只是被放大的恐懼,我已經不再是七八歲的孩子了。”當我看穿原來那些恐懼只是一種幻象,我開始撫慰療愈過去的自己,告訴幼小的她:“沒事的,那時的舞蹈老師也許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可能覺得嚴厲是最好的方式,所以原諒和放下吧!”當我不再緊緊抓著過去的經驗,放下了恐懼和委屈,我就自由了;最後,就是把這種自由帶到當下,改變現狀。於是,我在第二天動禪結束的時候,寫了一封感謝的簡訊發給指導員,指導員也迴應了一封鼓勵的簡訊,我的內心瞬間無比溫暖!我在改變現狀的同時,也治癒了過去的自己。
人生裡有許多兩難的情形,就象是曉曉,我們總會害怕“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尤其在感情中的不確定性更容易使我們搖擺不定,下一個真的會更好嗎?沒有人敢保證。如何才能夠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如果你也有相似的煩惱,我們可以用透過替曉曉分析她所面臨的處境,來探索解開“兩難境地”的方式。
我替曉曉將選擇後的結果一一分析,看似有五種可能:
①和男友繼續交往,過幾年等到男友的求婚
②和男友繼續交往,之後仍然面臨分手
④現在因婚姻觀念的差異而分手,後來找不到適合的結婚物件
⑤現在因婚姻觀念的差異而分手,後來找到不如現任男友的結婚物件
第一步,思考哪些行為可能會造成以上的結果。造成第一種結果的前提可能是,曉曉與男友繼續好好戀愛,培養感情與默契,秋去春來,等待花開,兩人自然步入婚姻。而第三種結果的前提是,如果你相信自己足夠好,如果你懂得關愛自己和對方,你將可能遇到適合共度一生的男人。至於第二、四、五種結果的起因可能是由於關係中的爭執不休和煩躁焦慮,你持續地自卑感圍繞,總覺得配不上對方。
第二步,分析轉變行為背後的動機。可以看出來嗎?無論曉曉是否跟男友分手,都只是表面的選擇;每一個選擇則代表著一種背後的信念,我們真正要去看的是內在的動機到底是什麼。正向的意圖將導致正向的結果,反之亦然。曉曉的糾結根源,其實就在於自身的自卑,如果不能轉化這種自卑的負面心理,一直緊盯著表面的行為是無法有結論的。
第三步,迴歸到內在的狀態去做調整。先給自己一些放空的時間,比如出外散心或是興趣消遣;當你處在放鬆的狀態,可以慢慢地試著用觀察者的角度,看見自己正被各種放大的情緒牽動——焦慮抑鬱,或是自卑無奈,它們很多時候可能來自家人和社會期待、以及受傷的過往經驗。如同轉化對於過去舞蹈老師的恐懼,嘗試進行安撫、寬恕、看穿、放下,唯有將自己的狀態安穩了,保持積極的信念,才能破解兩難困境,選擇導向正面的結果。
如果你也像曉曉一樣,正是面臨感情、工作或是學業方面的種種選擇,請和我一起學習轉變,相信每一次的選擇都將成為一個讓你向上成長的轉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