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故事>

一。

年三十晚,好幾家人圍在一起吃飯。

熱鬧,但碗碟也堆成了小山。

飯後,其他人都在客廳喝茶聊天,只有媽媽一個人在院子裡洗碗。

我嘟囔了句:“怎麼每次都是你洗啊。”

她頭也不抬地說:“嫁人了是這樣的,等你以後做媳婦了,你也要做的。”

話匣子被開啟,媽媽開始教我很多“她認為我這個年紀該知道的事”:

去男朋友家,一定要主動幫忙做飯洗碗,未來婆家才會滿意。

跟男朋友在一起也別太懶,把家裡整理的井井有條,男生才會喜歡。

說著說著,我拉起衣袖,準備幫她一起洗碗。

沒想到被她推開了:“不用啦,別等下弄溼你衣服。”

我問:“不是你讓我勤快點的嗎?”

媽媽立馬笑著說:“你在我這裡什麼都不用做,去到別人那裡就不一樣了。”

說完她愣了一會,許久才補了句:

“還是做多一天媽媽的女兒,好過做多一天別人的媳婦啊。”

一大桌的碗

二。

關於“嫁人之後的生活”,我都是從媽媽那裡得知的。

所以很小我就知道,結了婚的女性,大年三十不能回孃家,要等年初二。

問過一次為什麼,媽媽只說“不吉利”。

即使回了孃家,外婆見到媽媽也只會笑著說:“你來了。”

而不是“你回來了。”

都說女生長大是沒有家的,在婆家是外人,在孃家是客人。

我不知道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只是當我看見媽媽,在她自己的媽媽面前,在她從小長大的家裡,都變得客客氣氣的時候,

會覺得結了婚的女性,確確實實,是失去了一些東西的。

就像那句“做多一天媽媽的女兒,好過做多一天別人的媳婦”說的那樣。

結婚之後,我們失去的,是“只有一個身份”的輕鬆。

是一個“女兒”,而不是“妻子”“媳婦”“媽媽”得簡單和自由。

講到這裡,也就完全能夠理解,為什麼現在的女生對“婚姻”沒那麼嚮往了。

與其說,我們是不想結婚,不如說,我們是不想急著給自己套太多身份。

廚房裡的媽媽

三。

而讓我有所改觀的,是我想起之前,跟幾個朋友一起在家裡打火鍋的場景。

當時我和另一個女生在客廳逗貓,間隙之餘,瞥見了廚房裡,三個男生忙碌的身影。

那一刻,我們都驚了,覺得眼前是個“歷史性的畫面”。

三個男生在廚房洗菜

朋友說:“有些變化,或許會從我們這一輩開始。”

而我也因為這句話,開始對“嫁人之後的生活”有了不一樣的期待。

在我看來,這份“改變”其實無關男權女權,也根本不是多大的性別議題。

只是希望有些一直流傳下來,但我們都知道沒那麼合理的規矩,能被慢慢淡化。

家庭中的每個人,也能夠更加平等。

“平等”是個大詞,但落到生活中,就是最簡單的,我做飯你洗碗,今天我拖了地,明天就輪到你。

說到底,就是把每一個家庭成員,都當成“人”去看,而是“男人”和“女人”

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剔除掉那些“誰就應該做什麼”的偏見。

最後,開頭媽媽說:“嫁人了是這樣的”。

但這話裡得“這樣”,到底是什麼樣,其實是由我們自己去決定和努力的。

而努力的意義是,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窺見未來,

我希望瞄到的,是若干年後,一個煙火氣的廚房裡,

不止一個忙碌的身影。

晚安。

7
  • 短篇小說:凱里爸爸和媽媽做水軍被解僱了,上一次攻擊了僱主的爹
  • 不得以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