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和二伯是親兄弟,大伯從小愛學習,爺爺供他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了當地鄉政府工作。他每天下班後,吃完飯,悠閒地在家門口轉來轉去,爺爺奶奶跟前跟後,對他言聽計從。
由於大伯知道知識對人生的重要性,也嚐到了知識帶給他的甜頭。所以他從小就注重孩子的教育,早早地在當地打聽那所學校教學質量好,千方百計地花錢,託關係,也要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而二伯從小不愛學習,每次上學在半道上就藉故說肚子疼,然後看一起的小夥伴去學校了,他便在學校附近玩耍。直到其他小朋友放學了,他就裝模作樣地跟著小朋友回家吃飯。
二伯剛邁進十八歲的門檻,爺爺早早地張羅著給他娶了媳婦。二伯兩口子也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
二伯由於一直在農村務農,他的腦海裡只想著這塊地種麥子還是種玉米?那塊地的草還沒拔,羊的草還沒吃,要趕快去弄些草來餵羊等等。
所以,兩個孩子的教育也是自由放任的,孩子上學要錢時,給錢,其他與學習有關的事,二伯幾乎不聞不問。孩子學到啥程度,算啥程度。這樣的教育態度,後果可想而知。
二伯的兩個孩子勉強上完初中後,姑娘早早地出嫁了。兒子也和二伯一樣早早地娶了媳婦,過起了祖祖輩輩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農村生活。
後來二伯的兒子埋怨二伯,說他小時上學,二伯沒給他操心,讓他當了農民。二伯還理直氣壯地說:“天下農民一大層,人人都去上班掙錢,誰來當農民。”二伯的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就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職業,農民的兒子就是農民。
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未來的路,孩子未來的路能走多遠,多寬,既取決於父母早期的培養,也取決於孩子後期對未來的認知。同時孩子未來的路走的好不好也影響到了父母老年生活的質量。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