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故事>

1

故事的開頭,是從我的朋友高老師,上週日收到的一個外賣開始的。

那天北京在春雨轉春雪中來回切換,高老師的外賣遲遲沒能到達他的身邊,他點開App檢視,外賣平臺提示他,他的外賣“正由李建勳配送”。

這個並不常見的名字,怎麼這麼熟悉!怎麼這麼熟悉!怎麼這麼熟悉!

一片雪花糊在窗戶上,高老師想起來了。

這不是十年前,他第一次在北京租房子,房東的名字嘛?

“不可能,不會是他的”。

李建勳是高老師在北京認識的第一個成功人士。

十年前,高老師從他手裡,租到了一個朝西的小房間。

李建勳做生意,那時在北京已有兩套房,一套高檔小區自住,一套老破三居租給來北漂的崽。

每每房東來出租屋裡逡巡一圈,高老師都覺得,站在他面前的,是一個這一輩子都安排妥了的。

門鈴響了,站在外面一身黃衣,臉和手都有點淋溼的,竟然真的是十年前那張熟悉的臉。

李建勳沒有認出他,畢竟高老師只是那套房收留過的,若干租客之一。

高老師在群裡非常憂傷地說 ,“十年的時間,他經歷了啥?”

經歷了啥?每個覺得自己站在潮頭的人,都可能被下一個巨浪打翻。

2

你不會知道,開專車載著你的,把外賣遞到你手上的,把快遞放在你家門口的那個人,曾經為自己安排過怎樣的人生。

美團外賣的資料顯示,全平臺超過七萬多碩士學歷騎手,二十一萬本科學歷騎手。

我在微博上看過,一個在銀行工作過九年的網點負責人,辭職創業去做對沖基金,後來資金鍊斷裂,專案清盤,每個月還要還貸款的他,選擇了當外賣騎手。

落差降臨的時候,命運它老人家還總得安排幾個最熟悉的陌生人看到這一幕——那個他曾經是負責人的銀行網點,就在他的配送範圍內。

他跑去送過幾次外賣,儘量把心態擺的坦然,“外賣員的原則就是不超時,不違規,跟我之前在銀行的工作是一樣的”。

家裡人難以接受當外賣員的他,想給他介紹其他的工作,但他不願意了,“在哪兒都有壓力,現在還比較快樂”。

3

大公司是一座圍城,城外面的年輕人想進去,城裡面的中年人不想出去,也得準備出去。

一位高齡碼農已經利用春節時間,提前去體驗順豐快遞員的生活了。

在水木社群,他寫下了自己提前體驗下一份工作的十點感受。

下面一堆碼農說,自己也應該抓緊時間,提前去體驗下。

某家政平臺上有一位36歲女士的求職簡歷,在保姆之外,她唯一的工作經歷是,地產公司策劃總監。

去年校招季,有大廠為應屆生,開出了倒掛老員工的薪資。

有老員工錯愕,為什麼會這樣呢?

可站在公司的角度,這句話恐怕會是,為什麼不呢?

4

十年前,他上了高中,老師說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以後找個好工作。

十年後,他一直讀完了碩士,在大城市的格子間裡荒廢過生命,算算自由度和回報率,還不如去送外賣。

十年前,他剛來北京,房東是他最羨慕的人。

十年後,他在大廠上班,某一天開啟房門,接過了前房東送來的外賣。

十年前,他進了大廠,他以為自己一直會精力無限,以為職場的通途沒有盡頭。

十年後,他還在大廠,每天聽著35歲是大廠的枯榮線,隨時準備去送外賣。

生活沒有按任何一個人的計劃鋪開,你也不知道哪裡拐了個彎,然後騎著小摩托、小三輪貨車、開著專車的自己就出場了。

我小時候見識過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下崗,一個城市裡,幾十萬中年人,忽然就與他們生命相連、付出了青春與熱情的“大廠”,切斷了聯絡。作為只會操作自己那個車床的工人,他們那一技之長,也找不到新的工作。

你前半生努力讀書、996加班、做足準備的職業生涯,在某一天戛然中斷,或者在開端,就與你想的不同。

只想畢業把磚搬,學歷通脹35殘。拔劍四顧心茫然,不如去當快遞員。大學畢業生批次化供給,學歷通貨膨脹,白領倒掛藍領,這恐怕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宿命。

我的一個朋友問我,怎麼能保證自己一直體面呢?

工作養活自己,就是體面的啊。

8
最新評論
  • 短篇小說:凱里爸爸和媽媽做水軍被解僱了,上一次攻擊了僱主的爹
  • 家裡請的阿姨該不該被自己當做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