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了一輩子,到老了,本以為將兒子養大了,工作了,就可以跟著享福了,不承想卻被兒子趕回了農村老家。
張阿姨和老伴今年不到60歲,是西南地區偏遠山村地地道道的農民。
老倆口有一兒一女,為了供大兒子讀書,老倆口和很早就進城打工,因為沒文化也沒技術,就去工地搬磚幹苦活,小女兒初中畢業後也去成都打工,支助哥哥讀書。
大兒子大學畢業後找了個城裡媳婦,媳婦是二婚,沒孩子,比兒子大七歲,但家裡條件好,父母有職權,張阿姨拗不過兒子同意了婚事,兒子也因岳父關係有了公職。
張阿姨第一個孫女是由外婆帶大的,就沒讓張阿姨插手,張阿姨也沒想太多,畢竟自己還年輕,就和老伴在成都繼續打工,想為兒子多掙點錢。
後來兒子媳婦調到市裡任職,張阿姨老倆口就將全部積蓄拿出來,支助兒子在市區買了房。
二胎政策開放後,兒子又決定生二胎,這時候兒媳婦的孃家媽要帶自己的孫子,於是張阿姨就搬到了兒子的新家,幫忙帶二胎孫子,老伴就留在成都繼續打工搬磚。
本以為幸福生活從此開始的張阿姨沒想到,她的受氣包生活才剛剛開始。
兒媳婦每個月拿1000塊錢給張阿姨當生活費,一家五口人的生活,還要給小孫子買點七零八碎的東西,1000 塊不夠用,不好找媳婦拿,找兒子,兒子錢被媳婦管著,沒錢給,還埋怨張阿姨不知道節約。
張阿姨有苦不言,只有儘量節約,買菜就儘量買打折菜,結果媳婦又抱怨菜不好。
張阿姨只好打老伴要錢貼補生活。
為了讓兒子媳婦高興,她努力地為兒子操持著家,自從她到了兒子家,帶孫子,一家人的衣服,家裡的衛生,煮飯洗碗,樣樣活都自己幹,兒子一回家就打遊戲,媳婦十指不粘陽春水,家裡什麼都不管,哪怕是大孫女的內衣換下來扔在地上,她路過都不會彎腰撿一下。
她就像一個免費的老媽子伺候著兒子一家,結果兒子媳婦還是不滿意,今天說她碗沒洗乾淨,明天說她衣服洗壞了。更過分的是,平時一家人出去玩,媳婦買水喝,全家人都買了,唯獨不買她的,兒子當沒看到,讓她好生心涼。
就這樣過了幾年,小孫子也上學了,張阿姨就想離開兒子的家出去打工掙點養老錢,這麼些年,她也看出來自己的兒子媳婦靠不住,結果人還沒走,就等來老伴出事的訊息。
老伴在工地上從管架上摔了下來,腰摔斷了,張阿姨急得直掉眼淚,指望兒子能將父親接過去照顧照顧,結果兒子卻說父親在老家有農村醫保可以報銷一些醫藥費,讓老倆口回農村做手術養傷。
張阿姨老倆口氣得吐血,沒辦法,只好回農村,農村的房太破了,兒子又讓張阿姨將父親的賠償款拿出來把老家的房子重新修,說以後新農村,農村政策好,讓老倆口以後就住農村,在家種點綠色蔬菜,又健康又衛生,他們以後經常回來看望就行。
張阿姨絕望了,兒子真的為她們好嗎?現在農村基本都沒有年輕人在家了,都剩些老弱病殘,離城又遠,有個病痛或意壞什麼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但張阿姨沒辦法,兒子擺明了不想再要她回去。她和老伴商量一通,就住農村吧,等老伴傷養好,再出去打打工,掙點錢存著養老,還能指望兒子嗎?
————————————
養兒防老,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思想,也因為此,重男輕女的觀念根深蒂固,為了兒子不惜付出一切,把兒子視為自己生半輩子的保障。
而現實社會中,養兒真的能防老嗎?
越來越多的例子表明,養兒防老多不靠譜。
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房貸車貸,孩子的開支,這些日常支出已經讓他們難以負擔,根本沒有更多的經濟能力去很好的贍養老人,如果老人自己沒有一定的經濟保障,完全靠兒子,有個病痛什麼的,完全只有被遺棄,悲慘的等待死亡。
再加上現在的人趨利心太重,沒有經濟能力的老人大多都在被好嫌棄的邊緣,即使兒女為其養老,也只是保證一日三餐,根本沒有尊重與關愛,大多都被冷爆力對待,毫無幸福感可言。
所以要想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就必須有自己的養老金,要為自己的老年存一筆養老錢。自己有經濟基礎,這樣即使兒女不管不顧,也可以用自己的錢去養老院,生病有錢可醫,不依靠兒女,不成為兒女的負擔,才能享有有尊嚴、幸福的養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