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和朋友建軍小聚,酒後聊天甚歡,藉著酒勁,建軍向我道出因為借錢帶來的苦惱。建軍兩口子一個是高中教師,一個是三甲醫院護士,建軍也沒啥不良花錢嗜好,房子是父母給的,兩口子年收入加在一起也非常可觀。建軍的一個發小因為經營個小裝修公司,經常找建軍借錢週轉,少則一萬二萬,多則三萬五萬,有時半年有時七八個月,反正時間也不長就還了,平時週末時不時喊建軍喝個小酒,礙於面子建軍也不好說什麼,從沒要過利息,只當幫他了。
年前兩口子看中一套房子想全款買下,就找發小要半年前借的五萬塊錢,發小說等幾天就還,無奈工程款不好要,這樣一等兩等二個多月了,還沒給上,再催發小明顯有點不耐煩了。弄得房子也沒買成,交的一萬元定金,費好大周折才要回來。建軍老婆也埋怨,和發小的關係也生分了。因為要賬,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建軍越說越氣,我不借給他啥事沒有。我勸他,錢他是肯定要還,早晚而已。只當長個教訓,買個經驗吧!
我想當初第一次借錢,他肯定感激不盡,有情有義,時間一長就變成理所當然啦。因為借的順利,資金一有周轉不過來,就想起建軍了。這讓我想起朱德庸先生曾說:“你的好對別人來說就像一顆糖,吃了就沒了,你的壞對別人來說就像一個疤痕,留下就永久在,這就是人性。”
網上有一個小故事,說的也是這個理。甲乙兩人經常在一起吃飯,甲不吃雞蛋,每次都挑給乙吃,時間長了乙吃甲的雞蛋也就理所當然,直到有一天甲的雞蛋讓丙吃了,乙就跟甲有隔閡了。
我身邊還有一個真事,某私營企企一個部門負責人老李喜歡古玩收藏鑑賞,經常去市裡的幾個古玩市場去淘寶,一來二去認識了幾個藏友,相談甚歡,大有找著組織的感覺。有次品鑑一個藏品不覺已到天黑,老李大手一揮,走,我安排,大家應聲附合:好!幾個人跟著老李下館子去了。這樣一個月偶爾弄個一兩次,讓老李也有點吃不銷,畢竟他權力有限,財務又審查的仔細,最近這幾次沒好意思再報,都是自掏腰包付賬。
這不,這次又趕上飯點了,老李說咱吃兌胡吧(AA制),我這邊再報不方便。大家雖說可以,但這次吃飯的氣氛就沒那麼熱鬧了,吃飯結束,老李走了,明顯聽到後邊兩個人嘟囔說,擱咱面前裝啥廉潔,誰知道他貪不貪呢?球,不吃白不吃。老李聽後暗自苦笑,以後再也不去和藏友去品什麼鑑了。
這兩個例子說明普通人性是有缺陷的,一旦享受某件事帶來的便利或者好處時間長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錯覺,認為是理所當然,一旦這種便利或好處取消或中斷,就會有意見或怨言,導致雙方關係擱淺,這個時候還不如一個一般的普通朋友。有句話說:我憑本事借的錢為啥要還呢?這就是借錢時是大爺要錢時是孫子的典型例子。所以要救急不救窮,切記老祖先的鬥米恩、升米仇的古訓。
十幾年前某單位一把手,實權在握,平時有求於他的人整天圍著他轉,包括喜歡吃啥,穿啥品牌的衣服,喝啥酒品啥茶都有人替他想到,甚至還能替他打父母盡孝,過年過節祝壽跑到前頭。可他退休以後,慢慢的門前冷清車馬稀,再打電話約人陪客吃飯(變相讓人結賬)人家雖然來了,但是不像以前打個電話秒到,讓他不由得感慨人走茶涼。其實這個是常態,只是你享受習慣而已,求你辦事的人看中的是這個位子。一旦位子換人,他們還要繼續換下一個目標繼續如此。所以永遠不要高估人性所謂的友誼,包括自己和對方。
你在單位再忙,感覺這也離不開你,那也離不開你,好像離了你單位或企業就要癱瘓,實則不然,離了張三有李四,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所以永遠不要過高的估量自己,永遠清楚自己的份量和位置,看清世事常態才是王道,做不到這一點只能是自己的給自己找難堪。
所以說人家幫你是情分要珍惜,不幫你是本分不要抱怨人家,以一顆平常心對待之。人這一輩子除了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百分百以外,子女對父母的就要打點折扣,話糙理不糙。為啥宣傳孝順媳婦兒子的多,因為缺少而已,所以才宣傳它,扯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