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大一就結束了,暑假近在眼前。
舍友都比我念家,早早買好了回家的票。一天清晨,我還在睡覺,恍惚間舍友拍了拍我肩膀,說“出發了”,我下意識支支吾吾回答,“好……。”
等我躺著迷糊完十分鐘,才反應過來,慌忙起床,隨便洗把臉套上短袖,衝著大門跑了出去。
還好,遠遠看見磊哥和劉毅拉著行李箱,正站在大門口等滴滴。
我定定神兒,笑著走過去:“哈哈,還好趕上了,來送送你倆。”
毅哥看到我有點小迷惑:“你不是在睡嗎,咋起來了。”
“你們倆走了宿舍就剩我一個了,送送你倆,接下來倆月都見不著了。”
“一個人多爽啊,你不就可以……”毅哥笑容逐漸猥瑣。
哈哈,這傢伙。
車來了,我上前跟毅哥張磊一一握個手,毅哥遞了我一根菸說:“學校只讓住到十號,你什麼時候回家?”
“我不回去了,今年應該會去一個城市流浪,城市待定,正在研究旅行指南呢。”
“別出去被傳銷騙走了,回來就剩一個腎了。”
“放心吧,我就是搞傳銷的。”我呵呵地笑。
“注意安全,有事打電話,走了。”
毅哥拍拍我肩膀,鑽進車了,司機鬆開離合,加速離開了……
回到宿舍,空空蕩蕩的,原本六人一間房子擠擠的,從門口走到陽臺都得跟三個舍友擦肩而過,現在就剩自己了,宿舍變得格外的大、格外靜。
今天已經八號了,最多後天就得離開學校,兜裡只剩兩百塊錢,心想:買一張便宜的綠皮火車票,到一個城市後趕緊找兼職,也許有搞頭。
這次出行被我稱為“一場必要的流浪行動”,一方面是因為一定要到社會上去看看,行萬里路,而且得是在各個城市間縱橫。
以上海為例,像那種在上海郊區找到一個電子廠,工作兩個月才難得抽出兩天時間到東方明珠打卡拍個照,算不得去過這個城市。
城市是一個文化集合體,去過的意思指的是:在市區工作、生活、交友、吃早市夜市,下班在東方明珠散步觀光,身在其中,神在其時。
那才至少算是見識過一個城市的風土文化。
假如一個人畢業後,留在一個城市工作一到兩年,那也只是對一個城市周圍有所瞭解,如果想快速瞭解很多地方,即使多跳槽好幾個城市工作,對短暫的青春而言,這樣也太慢了。
有的人一輩子對上海的印象只有東方明珠,說起西藏就是布達拉達宮,說起三亞就是沙灘比基尼,說起東北就是二流子,說起河南就是井蓋……
這種觀念簡直是不可理喻,難道對祖國山河文化的印象就只能這樣單調膚淺嗎?
而且,我很好奇,既然不同地區的文化會有差別,那這種差別會有多大?不同城市間的上班族生活是否是一模一樣的?差別在哪?
我需要親身去感受的東西太多了,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年的讀書,我已經被書裡的世界驚豔過了,至於崔莊村和廈門之外的世界,對我而言還是一無所知。
如果我永遠都有這樣一個疑惑,而且不去立刻行動,我想,未來不管做什麼事,我都不會真正自信,更不敢去相信自己的直覺,因為我的直覺沒有得到過現實的錘鍊。
反之,走過社會,人會更加明顯地認識到自己的缺陷和優勢。眼見為實,誰還能輕易用“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來動搖一個從社會上走出的人的判斷。
這將使一個人一往無前,有內在的勇氣和信念保持自己的任何一種觀點和態度。
這就是“一場必要的流浪行動”帶來的價值。
於是,我開始認真研究第一站要去的城市。
那時的我還不知道,這場流浪之路帶來了多麼絢爛的故事。——2018年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