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我們村的老夏家可熱鬧啦!老夏的兒子夏晟從城裡帶回來一個漂亮的女朋友。
女孩身材高挑,長相甜美,打扮時髦,氣質優雅,待人接物都很大方。簡直就是人見人愛的型別,聽說還是大學生,可謂才貌俱佳。
老夏樂得合不攏嘴,可是老夏的老婆李嬸看上去並不開心。
兒子夏晟就悄悄地問她:“媽媽,我帶了女朋友回家了,您怎麼好像不高興呢?”
李嬸小聲說:“兒子,你女朋友什麼都好,就有一個小地方不讓人稱心,讓我有點擔憂呢!”
“媽媽,您這是什麼話哦?開玩笑的吧,我女朋友要才有才,要貌有貌,人見人誇,您還有不滿意的地方嗎?”
“嗯,就是你女朋友笑的時候,我感覺有點嘴角下垂,皮笑肉不笑的。就是我們說的那種‘彎弓嘴’,俗稱的鯉魚嘴。
我聽說這樣的面相不是特別好,心機很重的。‘合嘴彎弓不可交’啊!兒子,我怕你將來吃虧呢!”
“胡扯!簡直一派胡言,媽媽,你什麼時候還會看面相了?這是沒有任何根據的話,我才不相信!”
……
就這樣,本來很歡樂的一個春節,母子倆因為各持己見而鬧得很不愉快。夏晟一氣之下,大年初二就帶著女朋友返程了。
“合嘴彎弓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李嬸喃喃地念叨著,表情也很無奈,難道是口口相傳的老祖宗的識人術有問題嗎?
01合嘴彎弓不可交

什麼是鯉魚嘴呢?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嘴巴閉合後,嘴角向下耷拉著,中間向上,好像彎弓一樣。
按照相由心生的說法來看,這類人一般性情壓抑,心思縝密,且思慮過多,做事情喜歡斤斤計較。
如果一個人天天繃著一張苦瓜臉,尤其是時刻緊緊抿著嘴,會給人一種委屈感,好像別人欠了他幾百萬一樣。試問,憂愁的人,誰喜歡和他交往呢?
何況,長期保持消極情緒,一方面,容易悲觀厭世,甚至生病影響身體健康。另一方面,還有可能給上司或者客戶留下不好的印象,不利於事業的發展。
再說了,整日耷拉著臉沒有好臉色,哪怕回到家裡也會遭到家人嫌棄,造成家庭不和睦。
由此看來,“合嘴彎弓不可交”,這句話從一個側面也說明,從古至今,人們都不喜歡和消極沮喪的人來往,更樂意和健康、快樂、陽光的人打交道。
畢竟,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02兩腮無肉大彎腰
說完“合嘴彎弓不可交”這句俗語,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句“兩腮無肉大彎腰”,這句話又做何解呢?
現實生活中,老是聽人講:“瞧瞧,那個人尖嘴猴腮的,一看就不是什麼善茬,說不定奸詐狡猾,你可要小心了!”
當然,這樣以貌取人的行為本身不可取,但為什麼人們有這樣的固執觀點呢?因為尖嘴猴腮本身就是形容相貌醜陋,通常用作貶義詞。
老百姓認為,這類人性格比較固執,不懂變通,只相信自己,從來不相信別人,而且喜歡爭強好勝。試問:事事處處都喜歡超過或壓倒別人,喜歡出風頭的人,能交到好朋友嗎?
“大彎腰”其實就是我們古人口中的“水蛇腰”。水蛇般的細腰、柔腰確實婀娜多姿,但其人走路時候故意搖擺,刻意扭動的行為著實令人反感。
在古人的思想中,這樣的人連走路都要譁眾取寵,可知也是個心術不正的人,千萬不可深交。
03人不可貌相

“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一個人的外在相貌受內在心地或心境的影響。你心裡怎麼想,你眼裡的世界就是什麼樣。
“合嘴彎弓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只是老祖宗的一種口口相傳的識人術。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否準確還有待商榷。
要知道,我們中國還有另一句諺語“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我們不能單純只根據相貌、外表判斷一個人,如同海水是不可以用鬥去度量一樣,不可根據某人的相貌就低估其未來。

據《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宰予本身不僅思想活躍,好學深思,而且還口齒伶俐,擅長辭辯。可是竟然做出白天在課堂上睡覺的壞行為,讓老師孔子氣壞了。

而《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有個叫澹臺子羽的人,“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意思就是孔子覺得他長得實在太醜了,不願收其為徒。
因有礙於自己“有教無類”的主張,勉強收為弟子。後來發現他這個學生品德高尚、學風端正,不由得刮目相看。
這兩個小故事說明,連大聖人孔子都無法避免以貌取人,更難說我們這些普通人了。當然,孔子犯了這樣的錯誤能立刻反省並改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儘量避免主觀臆測,單憑一個人的面相,或者與一個人的短暫相處,或者對對方的初步印象,就斷定對方值不值得交往。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的外表。外表美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但內心美卻是永恆的。
我們識人一定要遵循客觀規律,全方位瞭解後再下定論。切記,人與人交往,關鍵在於真心與彼此信任。
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以貌欺人。友善的言行、得體的舉止、優雅的風度,這些都是走進他人心靈的通行證。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永珍,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