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今年住進了新房,這是一套二百平米的平層電梯房。買這套房的時候,晨光沒有跟著細細和張老師他們去看房,而是在忙著一個國家專案的中期檢查,那時正忙得焦頭爛額,細細打來電話,說相中了一套房子,想定下來,讓他趕過來看看,他接著電話卻沒心思和細細多說,只說讓細細和爸媽商量好。他沒想到細細相中的房子是這樣的一套房,後來細細興高采烈地帶著晨光來交首付款時,他真想勸她退掉房子的定金,他並不是沒有想過給岳父母養老,但是結婚才三年就住在一起,他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晨光是張老師的徒弟,早在他本科的時候,張老師給他們講授專業課時,晨光就特別敬佩張老師。後來晨光決定考研時,便選了張老師做導師。而張老師也發現這個不善言辭的小夥兒做起學問來想法還挺多的,於是張老師就鼓勵他繼續讀了博士。博士還沒畢業,張老師就忙著幫他聯絡留校任教的事兒,那時張老師仕途正順,張老師也在他博士畢業前成為了張校長。
晨光和細細相識還真不是張老師撮合的,細細比晨光小五歲,他讀碩士時,細細還是個高中生,那時張老師還曾特別憂慮細細的前途。後來細細就到外地去讀大學了,一年也回不來幾次。有一年中秋恰好和國慶趕到了一起,像晨光這種泡實驗室的學生,國慶從來沒有回過家,對他來說,國慶的七天正是完成一個實驗的良好時機。然而那年的十一,也就是中秋那天上午,張老師給他打了電話,邀請他和另外三個沒回家的師兄弟到家裡去過節。
那是晨光第一次登老師家的門,他們四個捧著花和水果下午到了老師家,開門的正是細細,她扎著一根馬尾,穿著粉色運動衫,手裡還拿著一本沒看完的小說。那時晨光博二,細細大四。細細不肯走父親規劃的人生路線,不想讀研,也不想考公務員,只想自由自在的生活,找一個企業從基層幹起,乾的不順心就換個工作,在一個城市待夠了就換個城市生活。那一次的中秋,張老師邀請他的幾個研究生過來,大概也有勸解細細的用意,然而細細滿腦子都是自由和理想,滿懷憧憬和希望的只想早早地進入社會,自己掙錢養活自己。
晨光已經不記得那一次在張老師家他都說過什麼,只記得師母做的紅燒魚很好吃,而老師家的書房真的很大,他們還特意參觀了老師家的書房,那是一個套間,外間擺放著書架和書桌,裡間則是各種獎狀和照片,還有沙發和茶具,這裡大概是供張老師休息的地方。晨光那時便想,等將來自己有了錢,也一定要擁有一個自己的書房。自己從小就愛讀書,然而卻連一張學習桌都沒有。
晨光是家中的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弟弟。母親疼愛哥哥,父親偏愛弟弟,然而哥哥木訥老實,腦子也不靈光,初中畢業後就去了工廠當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倒是早早地分擔了家裡生活的壓力。弟弟聰慧,毫不費力地便考上了北京的名牌大學,就連生活費都不怎麼用家裡的,大學幾年,他獲得了國家和學校給的各種獎學金,風風光光地讀完了大學,留在北京工作了,而那時他還在猶豫到底要不要繼續讀博士。面對碩士畢業後即將到外面去找工作,他並沒有多少自信,甚至他開始有些恐慌。張老師那時有個教育部的科研專案在研中,正需要得力的助手,張老師挽留他繼續讀博士,還承諾博士期間每月給他發工資。他心動了,於是沒和父母商量就填寫了直博的申請。畢竟家中有大哥照顧,又有風風光光的弟弟能給父母帶來榮耀,自己怎麼樣其實並不要緊。晨光好像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家中可有可無的存在,他的努力,他的成績父母似乎永遠都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