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小王是一個2歲女娃娃的媽媽。今天上午10點多她敲門問我婆婆能不能幫她看一會孩子。她說:“阿姨,我實在是沒辦法了,就一個小時就行,我快去快回。”
小王說著說著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了。
我婆婆是個熱心腸,哪裡看得了小王這樣。婆婆一把接過娃娃,拍著小王的胳膊說:“你放心,娃兒我幫你看。你慢慢去,慢慢回,千萬別慌。”
小王千謝萬謝地去了,還直抹眼淚。婆婆一邊哄娃娃一邊感嘆:“老陳那老東西,我看她以後有什麼好報!”
老陳就是小王的婆婆,是個思想先進的老人:堅決不帶孫女,每天不是打牌就是廣場舞。
小王的爸爸昨天夜裡突發腦出血進了ICU,今天清早做手術。小王拜託她照看一下孩子,她竟然都不願意。婆媳倆已經在樓下吵了一架了,吵完老陳又出去玩了。小王無可奈何才把女兒送給我婆婆了。(小王老公遠在廣州打工。)
現在像小王婆婆那樣思想先進的老人越來越多了。這也不能怪老人,因為現在的媒體都在鼓吹老人沒義務帶孫輩,要把晚年過得精緻、精彩。
這種鼓吹,真的好嗎?
1、老人不要帶孫輩,兒媳婦不要贍養老人?老話說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兒媳婦進門時,婆婆年紀不會太大,沒到要伺候的時候。反倒是兒媳婦很快會有孩子,急需婆婆搭把手。
這時候不願意幫忙的婆婆基本上都是這樣想的:
“我有兒子,我老了又不靠你。你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帶!”
說實話,這種邏輯實在可笑。兒子一旦成家,就要和妻子共同承擔家庭重擔,收入也屬於夫妻共同財產。難道公婆老了,真的不會麻煩兒媳婦嗎?
當兒子去伺候爹媽時,小家庭的重擔就落在兒媳婦頭上。如果兒媳婦不同意、不配合,兒子根本沒法好好盡孝心。
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個孝順兒子背後,都有一個全力支援他的媳婦兒。
做公婆的,何必揣著明白裝糊塗?大凡在孫輩小的時候不願意伸手幫忙的公婆,基本都是心狠且自私之人。這種人,十幾二十年後大機率又會跳出來指責兒媳婦不孝。
這種人,他只會牢記公婆沒有帶孫輩的義務,而選擇性地忘記兒媳婦沒有贍養公婆的義務。他們要求別人時,用的是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時用的是賤人的標準。
2、現在的年輕人,太難了……以上寫得有點義憤填膺了哈,主要還是因為鄰居小王的事讓我心有不平。
其實,很多老人都是很溫情的,比如我婆婆。她不光顧著自己的孫子孫女,她還樂意幫鄰居搭把手。
婆婆常說:“老了,老了,什麼是開心?不就看著兩個小毛孩上竄下跳的最開心嗎?”
是啊,都說老人要安享晚年。那什麼叫安享晚年?躺著曬太陽?天天出去玩?打牌喝茶跳舞逛街?旅遊?
現在的輿論我是有點看不懂了,一邊鼓吹老人不帶孫輩,一邊又鼓吹子女要陪伴在老人身邊。
拿什麼陪伴?
子女一邊忙著工作掙錢養家餬口,一邊忙著帶娃做家務,還要整天陪在老人身邊……是每個年輕人都會分身術啊,還是怎麼的?
感覺現在的年輕人就必須對老人端茶捧果,切成小塊,插上牙籤,喂進嘴裡,讓老人除了咀嚼之外動都不需要動一下才叫孝順似的……
這年頭,做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輕人太慢了:老人要安享晚年不帶娃,孩子的深情陪伴,自己卻又沒有錢。
其實不是年輕人不孝順,更多的時候是因為孝不起……
以前的人想盡孝,大不了回家種地陪著父母;現在的人辭職回家靠什麼生活?陪父母一起喝西北風啊?
3、如果家庭就是談責任和義務的地方,那還有家的味道嗎?如果一個老人對兒子兒媳婦說:“我沒有義務幫你們帶孩子”,那麼兒子兒媳婦無話可說。因為他確實沒有義務。
但是如果一個老人出來說兒媳婦不孝順,那兒媳婦就會被指責得抬不起頭。沒有人會提兒媳婦沒有贍養義務這事。
既然總有一天需要兒媳婦協助兒子履行贍養義務,那當初又何必對兒媳婦那麼冷漠?何必把“婆婆沒有義務帶孫子孫女”這句話掛在嘴上?
如果家庭就是談責任和義務的地方,那還有家的味道嗎?
我是兒媳婦,我很慶幸我的公婆都很善良有愛。
我有一兒一女,將來也是要做婆婆的人,只要我有能力我一定會幫助兒女、兒媳女婿帶孩子。如果出不了力,我也要出點錢。
結束語父母和子女之間是血親,血濃於水。公婆與兒媳,岳父岳母與女婿之間就完全是人心換人心的關係了。
做長輩的不先做好榜樣,就不要責怪晚輩不懂事。除非你真的覺得自己的兒女是全能的,或者認為養老院比家裡溫馨。
#情感PK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