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網際網路法外20年系列中篇
上篇
第二部分 最後一位溫和派監管者遠去反壟斷向何處去?全球監管者在目標上一致,方式一直有爭議。
目標上,監管者們始終致力於打擊行業內影響競爭生態的巨型寡頭,例如PC時代的微軟,移動時代的谷歌。
方式上,鷹派認為應該向網際網路寡頭處以更重的罰款,同時聯合其他國家政府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打擊;鴿派則認為,應該效仿2008年以後的金融監管機制,讓企業展開自我監督,達到開放競爭的結果。
阿爾穆尼亞屬於後者。他傾向於透過庭外和解來糾正市場問題。在他看來,免去繁瑣訴訟,懷柔政策驅動網際網路公司做出改變更能直達結果。處理蘋果電子書出版壟斷案,他就採取了這種方式。
屠龍少年已經成惡龍。2013年,三家公司聯合向歐盟聯合投訴谷歌,稱谷歌濫用在搜尋市場主導地位,降低競爭對手在搜尋結果中的排名。類似滴滴百度都造無人車,使用者在百度搜索“無人車”,百度把自家服務排在前面。由於使用者沒有其他搜尋引擎可以用,那對滴滴無人車就很不公平。
這是歐盟受理的第一樁關於搜尋引擎的壟斷案,也是谷歌搜尋在美國本土外遭遇的第一樁壟斷案。歐盟的處決將影響到這家矽谷公司在全球的監管處境,也會成為歐盟成員國甚至全世界對待網際網路公司的參考。
對此,谷歌的抗辯是:首先,谷歌沒有壟斷,使用者多純屬使用者喜歡我們;其次,搜尋展示結果是基於使用者需要考量,我總不能上那些使用者不需要的連結吧?一股當年微軟味兒。
對阿爾穆尼亞和投訴者們來說,這題比微軟還難,至少IE瀏覽器是不是Windows預設瀏覽器,外人一看便知。谷歌到底有沒有在搜尋結果中偏袒自己家的服務,能直接證明這件事的人兜裡都放著幾千萬谷歌股票,在給谷歌打工。唯一的路徑是從外部收集大批次資料反推黑盒子裡到底是什麼。難度可想而知。關鍵是,谷歌說不定還能想出其他合理理由糊弄過去。
歸根結底,是搜尋展示機制不透明,谷歌擁有解釋權。一旦要解釋,誰也說不清細節。
此後這套邏輯被許多網際網路公司化用,成為向監管部門與公眾的說辭。例如在中國,某電商平臺發現商家入駐了其他平臺,之後以關小黑屋、限流的方式進行脅迫,商家與監管部門都無從考證。平臺可以有100種理由解釋流量變少的現象,例如商品不夠吸引消費者、商品圖片不好等。而商家關閉其他平臺店鋪的行為可以解釋為:商家偏好原平臺。
所以阿爾穆尼亞的決定是和解。直到他收到了那封信。
那封信來自默多克旗下新聞集團CEO羅伯特·湯姆森(Robert Thomson)。新聞集團負責《泰晤士報》,《太陽報》和《華爾街日報》等一眾知名媒體的出版業務。
信中,湯姆森哭訴了谷歌縱容盜版給內容工作者帶來的損失,原因是這些盜版內容為谷歌帶來了豐厚的廣告收入。他還直接指出,谷歌正在利用安卓系統的壟斷優勢,以審查為理由拒絕其他網際網路公司接入移動服務。類似騰訊開著應用市場,不讓阿里的APP上架。
湯姆森的信中特意增添了一個關於安卓的議題,這個話題不在和解協議範疇裡。
▲默多克 vs Google/Facebook
2005年的那筆收購已經開始起到作用。用一個粗糙的例子可以說明谷歌如何成為新“微軟”。谷歌旗下應用谷歌地圖(Google Maps)全球市佔率達到61%——剩下很大一部分在中國。而蘋果旗下也有地圖應用,在中國市場依然出現了百度地圖及高德地圖兩家巨頭。
文化出版界大佬也加入了這場“反壟斷”戰爭。加上歐盟內部與歐洲各國的壓力,阿爾穆尼亞像他的前任們一樣,把案子留給了繼任。這次是“歐洲最有權力的女人”。
阿爾穆尼亞交接工作的時候,可能會對這個案子留下如下註解:
網際網路反壟斷調查,涉及市場其他參與者、使用者消費者的公共利益,立法執法者權利邊界及網際網路公司及其競爭者商業利益等多方博弈。
黑盒式的演算法機制,讓執法者確認網際網路公司是否言行一致變得前所未有的困難。網際網路公司的律師團還會挑出執法者在程式、法理上的任何一點瑕疵,這對執法者提出了“完美執法”的要求。同時,執法者個人也要做好迎接爭議與指責的準備。
時間站在網際網路那邊。
阿爾穆尼亞退休時,矽谷的媒體沒有破費過多的筆墨書寫這個老人。當時他們還不知道,最後一個溫和派監管者已經離開了。
第三部分 東邊日出西邊雨此時時間已經來到2014年。
沈國軍和中國網際網路迎來了豐收的時刻。9年來,因為飛機上認識的那位朋友,沈國軍成為高階會所江南會、雲鋒基金、浙商總會的主要發起人,還成為菜鳥網路第二大股東。阿里巴巴在納斯達克上市,沈國軍也在現場。
那年,阿里以53.7億港元收購銀泰商業,成為第二大股東。次年,阿里繼續以轉換可換股債券等增持銀泰商業,並躍升成為第一大股東,阿里CEO張勇出任銀泰主席,沈國軍退居幕後。2017年,阿里三度出手,聯合沈國軍以177億元私有化銀泰。
6年後,人們才知道連上市都駕輕就熟的阿里巴巴,居然在收購老朋友的時候忘記給市場監管總局報備了。
持續2年的“中國反壟斷第一案”最終有了結果。2010年,“3Q大戰”爆發,奇虎針對QQ釋出兩款安全軟體,作為回擊,騰訊宣佈裝載有360軟體的電腦不能下載QQ。中國網民第一次遇上“二選一”難題。
“反壟斷法所關注的重心並非個別經營者的利益,而是健康的市場競爭機制是否受到扭曲或者破壞”,中外監管者心意相通,對網際網路有著呵護與剋制。
最高法把7.4萬字的判決書掛上了網,有三個重要結論:市場份額多並不意味著壟斷。騰訊不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是否構成壟斷,最重要的考量指標是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的難易程度。
相比10年前美國司法部對微軟的態度,中國的監管者釋放了對網際網路發展寬容鼓勵的態度。財新用“一份懂得網際網路的判決”描述了這份判決書。此時還沒有P2P,長租公寓,共享單車墳場和殺人順風車司機等問題出現。
緊接著來到了2015年。如果中國要推舉一位公務員與歐盟反壟斷專員們感同身受,那麼一定要提名劉紅亮司長。
4天后,淘寶官微發表了一位淘寶小二的公開信,信中直接點名網監司劉紅亮司長統計失當、程式違規,還奉勸劉司長“違規了,別吹黑哨”。次日,淘寶投訴劉司長“情緒執法”。事情最終以時任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會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雙方宣佈共同打假告終。而劉司長之後從網監司被調到了法規司,不再涉足網路交易市場。
這年被網際網路媒體定義為“併購年”。騰訊文學與原盛大文學整合成為閱文集團,此後赴港上市,收購了拍出豆瓣2.7分《鹿鼎記》,培養了肖戰的新麗傳媒。
滴滴與快的合併,沒有叫“快滴”,一家巨頭認為合併是自己徹頭徹底的失敗。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委婉一些,叫“美團點評”,美團上市2年後,才悄悄拿掉“點評”二字。58同城與趕集合並,談了20多個小時,終於說動了趕集楊浩湧去做“瓜子二手車”。何小鵬和俞永福一合計,把公司賣給了阿里巴巴,俞永福到阿里做起了高管,何小鵬出來做起了小鵬汽車。
這一年,網際網路超過房地產,成為中國年輕人最想去的行業。有人喊出了“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已經超過美國網際網路”的口號,以前都是從矽谷抄模式,現在矽谷公司都送起了外賣,搞起了上門服務。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笑傲全球。
競爭燒錢年代已經過去了,大家都有光明的錢途。
在地球的另一端,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第一次見到了瑪格麗特·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那個“歐洲最有權力的女人”。 從陽光明媚的加州來到布魯塞爾,主要是為了探討蘋果的稅務問題。
維斯塔格留著一頭灰白的短髮,總是穿著優雅、合身的連衣裙。這位出生于丹麥一個普通牧師家庭的歐盟競爭專員,是個典型的自由主義者,堅信言論自由、貿易自由以及不受潛規則制約的選擇自由。與前任不同,她認為只有強硬的行政手段和罰款,才能對網際網路寡頭起到威懾。
▲維斯塔格
比起維斯塔格這個名字,她更有名的綽號是“歐洲數字沙皇”、“矽谷女警”。美國總統特朗普親切地稱她為“稅務夫人”。上任後,她根本沒跳進谷歌的辯論賽,直奔調查並開出了罰單,並且優化了罰款的計算方式,按照科技公司當年收入的比例設定罰款。
1月的布魯塞爾仍舊是嚴冬,貝雷蒙大樓外牆玻璃反射著冷峻的寒光。如果你站在遊客喜歡站在樓下那塊畫有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頭像的柏林牆牆體前合影。柏林牆碎片、歐盟總部與這座城市一同成為戰後歐洲新秩序的象徵。
此時的歐洲已經遠離戰火71年,庫克站在樓下,感覺戰爭就在眼前。庫克直奔維斯塔格的辦公室,試圖告訴這位女士什麼才是處理稅收的正確方式。參會的人後來回憶,那天的庫克非常反常,他不停地打斷維斯塔格的發言、說話音量近似吼叫,甚至直接威脅恐嚇維斯塔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