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網際網路應用已是習慣
我個人支援第二種看法,網際網路應用應用場景不一樣,所謂術業有專攻,利用技術優勢裹挾使用者的行為,甚至成為考驗人性的便捷工具,這不應該是網際網路的精神。
什麼是“網際網路精神”?
核心在於開放和共享,而網際網路經濟則是建立在開放和共享的基礎之上,脫離了這個本質,就極易產生資本裹挾、行業壟斷以及人性捆綁的軌道外行為,實際表現為極端的利益追逐和罔顧網民的基本權利如隱私權,公平的權利等,網際網路技術的方向在於技術操縱者的意識,一旦先進的技術被用於破壞公平,技術則呈現“魔鬼”的一面,比如大資料殺熟等。
一個網際網路應用,在既得利益操縱者之下,其實是無奈的,技術也是迷惘的,我們不牴觸技術的先進性,就像人工智慧能否替代人類工作這類話題其實是個偽命題,但我們害怕的是技術背後的利益追逐者的內心,是否為了利益而放棄公平。
網際網路精神在於開放和共享
網際網路發展幾十年,在人工智慧、大資料技術的發展推動下,網際網路應用已經遠遠超越了工具的定位,為了獲取使用者資料,網際網路應用也在積極地觸及使用者人性這個底線。
什麼是人性?就是人之所以為人,區別於動物,人具有豐富的情感、邏輯思維能力、判斷是非的能力,保護自己的意識等人類特有的素質。
剋制力是這個浮躁時代難得的品質,也就是你能抵禦住利益的誘惑,一款網際網路應用的發展也是一個不斷考驗層層利益相關者的底線和智慧的過程,不幸的是,很多網際網路應用被裹挾為獲取利益的工具,而不是幫助使用者提升工作和生活品質,為了流量,可以擊穿底線,可以埋沒良知。
沒有剋制力的結果是,違背商業邏輯的事情經常發生。
一個餐館老闆曾經吐槽說使用者透過線上下單叫外賣,用了各種優惠券,最後以不到一塊錢的價格下單,老闆打電話懇求使用者取消訂單,結果被拒絕,老闆無奈只好虧本接受。
同樣的也是位餐館老闆,有顧客問他說線下和線上的菜品價格哪個貴,老闆說肯定是線上嘍,問為什麼?老闆笑而不語。
網際網路應用層出不窮
什麼是正常的商業邏輯?就是任何商業行為以尊重個體和社會人性為前提。
從具體的網際網路應用來看,是滿足使用者的慾望,提升使用者的使用體驗,而非無限擴大使用者的慾望,或者為了滿足一部分群體的需求。
比如,使用者有玩遊戲的需求,於是網際網路公司開發遊戲滿足使用者需求,這本無過,而且今天的硬體已經支援更好的遊戲體驗,但物極必反,遊戲公司要盈利,就要使用者充值購買裝備,在充值這個問題上到目前還沒有完美的控制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的手段,光靠未成年人的自制力和父母的監管也不能解決問題。
問題的核心在於這些未成年的人的慾望被無限擴大,校園裸貸也是同樣的問題。
過去沒有面向大學生這種貸款渠道沒有這個裸貸的問題,如今為什麼會有?值得我們深思,到底是大學生消費無底線呢?還是某些貸款平臺吸貸無節操?
慾望是人性得以延續進化的基礎,沒有慾望談不上人類的發展,但慾望一旦被無限擴大,就如潘多拉的盒子被開啟,失控、反常、底線這些問題接踵而來,所以,控制慾望又是人性更重要的秉性。
網際網路應用天然的技術拓展和開放性,應該幫助使用者控制慾望而非墜入慾望的深淵不可自拔。
這就是對於產品設計的剋制力,尊重人性才是底線,這事和技術無關,反映的是應用設計者的操守。
在人性面前,我們需要一道枷鎖
我們在推出一款應用的時候,這款應用實際上寄託了開發者對於理想與現實的理解,但就如毛姆在《人性的枷鎖》中所說:理想與現實,到底哪個來得更實在,更加重要?究竟是要仰著脖頸欣賞暗夜裡釘著的明月,還是要低下頭顱撿起道旁一枚閃著寒光的六便士銀幣?
對此,我的理解是既要面對現實,更要尊重理想,心中有了人性這道枷鎖,才會有所為有所不為。網際網路應該讓我們生活更美好,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