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普通消費者如何看待這個物聯網系統?手機APP開發者Beta版的釋出對我們用鴻蒙系統的手機和家電意味著什麼?
手機APP開發平臺的釋出、物聯網落地的一大步鴻蒙OS作為一個生態,需要大量的APP來支撐,這些APP就需要大批程式設計師來開發,這次釋出的鴻蒙2.0手機開發者Beta版就是最新一版的開發工具。這個工具在12月16日之前,只能開發執行在智慧手錶和智慧電視這樣的低記憶體終端上,如下圖:
但現在,手機端也被加入進來,程式設計師們可以在一個更大、更完整的舞臺上施展自己的創意。
如何打通不同的裝置,如何讓我們的資訊傳遞更加高效,如何讓科技的發生不動聲色無感體驗,這些有關未來的美好設想都寄託在開發者的身上了。
鴻蒙OS或許是打破移動網際網路巨頭壁壘的一次機會我個人對鴻蒙OS最大的期待,不在於對安卓、iOS的替代,而是怎樣利用萬物互聯顛覆現在的移動網際網路生態。
要從這個泥潭裡走出來,必然要建立更高維度的、讓各個實體參與的生態來顛覆,“萬物互聯”超越於手機二維的系統恰逢其時。能不能為當前的商業社會創造新的機遇、能不能靠一兩個全民級應用對現有平臺完成迭代、能不能讓普通人平等地享受到科技的紅利……這才是鴻蒙的使命。
絕不是再造一個手機系統,沒必要,不值得。
鴻蒙對於普通消費者:太貴了既然天將降大任,接下來就要看鴻蒙OS能不能快速獲取使用者基礎。
但很遺憾,目前來看,對於一個普通消費者,要享受一整套鴻蒙目前看起來是一件成本非常高的事情。需要購買支援這個系統的各類家電,投入甚大,但收益呢?就目前我本人購買智慧洗碗機、掃地機器人……結果還是在手洗、掃把+拖把的情況來看:這些智慧家居基本就是浪費。
根源是——統一規範的資料無法應對生活的複雜。再比如演示的鴻蒙烤箱,你得告訴使用者為什麼用手機操作會比直接站在烤箱前按一下更高階。
一個解決方案是:在終端上加入更多的感測器,實時感應、實時上傳資料、實時運算後反饋,最終讓機器擁有人的視覺、聽覺等能力。但是成本幾何?何時普及到普通使用者?而沒有大量的普通使用者支援,僅靠高消費的精英群體,如何支撐一個生態?
鴻蒙方向對了,但先進性還有待市場檢驗總體來說,鴻蒙OS所代表的萬物互聯一定會是未來的趨勢,只是目前有限的應用和場景還沒有達到當年iPhone那一劃解鎖的驚豔級別。
最底層的邏輯是,你的這套系統相對於人的所知所覺,先進性在哪裡?web、web2.0、移動互聯……能夠迅速壯大的根本在於,突破了人的所知所覺,極大地豐富了單體的視野和認知深度。那麼物聯網之於普通人,爾有何廣、爾有何深?
如果無法在生產力上釋放出極大的先進性,結果就只能是高科技低提升。普通人支付了巨大的購置成本後也沒機會用上“站在一樓喊3樓的孩子下來吃飯”、“人到3米高的落地窗前、窗簾自動拉開”之類的高科技。
上述問題都是需要華為和鴻蒙開發者共同思考並給出答案的,否則如果陷入類似賽博朋克的陷阱,鴻蒙投入鉅額成本做開發的價效比就非常之不高了。
目前我本人用下來最舒爽的鴻蒙應用還是多屏協同(分散式相簿也算一個,但是連線總是不穩定),真的是極大地提升效率的利器,但超越這個應用暫時還沒有體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