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挑選適合的平臺

選擇大於努力

如果你拿到下面兩個公司的 Offer ,你會如何選擇?

A 公司B 公司規模400 人1000 人行業網際網路軟體服務薪資10 K13 K前端人數40 人80+ 人前端職能獨立前端部門跟專案走彙報老闆專職前端後端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 A 公司,因為你會認同 A 公司更有成長空間,會積累更多的沉澱,那麼我們是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從哪幾方面做選擇

1、看行業,2010 年以前的電商,這兩年的教育、社群團購等。

2、看公司,公司是否是大廠、行業內的影響力怎麼樣、公司文化是否吻合。和一群靠譜的人工作,結果肯定不會太差。

3、看崗位,是否是職能部門,是否是職能部門主要就是看組織架構中是否有獨立的前端部門。很多公司前端開發很多,但是是分散在不同部門裡面,而彙報老闆是後端研發。

從哪裡獲取到真實資訊

1、找人諮詢。現在網路那麼發達,多逛逛社群,很容易就能得到行業大佬聯絡方式,讓他們給你一些建議,基本上能夠給你判斷的七七八八,比如社群較活躍的 Scott 等。

不要在意那兩千塊

有多個選擇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說選錢多的就沒錯。但是職業初期一定要看重成長空間,而不能為了多那兩千塊錢而選擇不適合你的平臺。大部分人薪資漲幅最多的是 3~5 年的那段時間,前面基礎打好了,有足夠的積累,後面就是你挑平臺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回報遠遠大於之前的那點錢,甚至是能夠影響你職業生涯的選擇。

融入團隊

進入新的團隊,首先要融入進去。如果你不能快速融入團隊,那麼必然會被淘汰出局,最嚴重的甚至還會浪費你至少一年時間,前期每一年都很重要(下文會說到這點)。怎麼判斷你有沒有融入到團隊呢?不是看你是不是每天和他們嬉笑喝酒打遊戲,有些天生內向不愛說話難道就不能融入團隊嗎。而是看團隊所有人的言行舉止是不是一致,文化價值觀是不是一致。那麼怎麼快速融入團隊呢?

和你的團隊待在一起。職場新人往往喜歡和校友或者一起進來的小夥伴同吃同行,卻疏遠自己的團隊。所謂“相處”之道,如果不時常“處”在一起,總是遊離在團隊之外,就會比較難以融於到團隊中。積極主動。成熟的團隊 Leader 或者師兄肯定會給你提供一些鍛鍊機會,一般都不會是命令式安排,而是問“這個事情有誰感興趣”,這個時候要敢於承擔,敢於發言,獲得鍛鍊機會的同時,也會獲得被直接指導的機會。不要怕給事情搞砸,幹就完了。做了不一定有回報,不做永遠沒有收穫。做個靠譜的人。被人認為靠譜是一個很高的評價,那麼怎麼做才算靠譜呢?我的理解是事事有反饋,事事有結果,凡事到我為止。不屬於我負責的事可以告訴對方誰誰負責,當場不確定的事可以給出明確反饋時間,並及時主動反饋和同步其他人,而不是等別人催著問你,所有自己負責的事需要有明確結果,過程需要及時同步,風險需要及時反饋到對應的人,並推動事情落地解決。快速成長

在選擇到合適平臺並融入到團隊之後,我們就有了快速成長的土壤,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快速成長呢?我理解的成長包括兩方面,技術能力的成長和職業能力的成長。

如何快速提升技術能力堅持:積少成多,重在堅持,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就我本人而言,現在也都能保持每天至少一篇技術文章閱讀。多寫多練多思考:收藏了、看過了、點讚了不等於學到了,前面幾年要多寫多練,直到“看到需求,腦海中的程式碼就已經寫完了”為止。拒絕無意義的模仿程式碼,要去思考為什麼這麼寫?背後的設計方案思考?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案。謙虛並敢於質疑:要有一個謙虛的態度,高高在上,如果抱有“老子最牛 X 的態度”,很快就會被團隊拍死。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謙虛不代表不發聲,討論階段要敢於去挑戰別人,有想法要敢於表達,別人考慮的不完善要敢於質疑,事前多發聲,對事不對人,事後不瞎嗶嗶。把事做精:要養成優秀的習慣,每個任務不要因為做完就沾沾自喜,做完是基本要求,是你拿工資該做的事,做好做精是你成長的體現,當優秀成為一種習慣,成長就會很快。敢於實踐:有些技術文章看完了不等於會了,有好的最佳實踐和技術方案要敢於用到專案中,被業務驗證過的方案才是好的好方案,同時也能讓你快速掌握這些相關技術。當然在實施之前好的做法是先分享並組內討論下。適當高調:這個是最簡單也是最難的。太多的程式設計師有個好的 idea 不敢說,或者只和個別人說,做了一個好工具好外掛只給自己用或者只給身邊的幾個人安利。適當的場合要敢於表達自己看到的問題並給出建議,好的工具需要積極地宣傳推廣到大團隊、或者整個研發團隊。適當的高調可以讓更多人看到你,後面有相關機會別人也會第一時間找到你。對於一個工具來說,當使用的人更多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問題暴露出來,會更加提高你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當積極主動優秀成為你的標籤之後,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成就感、自信心、動力、挑戰和機會。如何快速提升職業能力

什麼是職業能力?職業能力是人們從事其職業的綜合能力,對於研發開發來說,通常指除技術能力之外的綜合能力。我認為,職場中比較重要的職業能力包括:溝通能力、業務能力、協作能力、反饋能力、規劃能力、總結能力。

這些能力如何提升沒有標準答案,天賦不同、性格不同,提升的方式也不同,我這裡總結一些個人經驗供大家參考。

溝通能力

語言一致性:面對不同工種比如測試、後端、產品和業務方首先要語言一致,你的語言表達要使對方能聽懂,如果你一直說專業詞彙,別人是聽不懂的,要將專業詞彙轉化成別人能聽懂的語言。你和老闆說 Vue/React 的資料驅動他們大機率聽不懂,但是如果你和老闆說 Vue/React 是業界主流開發選型,能夠比傳統開發提升 XX% 的效率,節省多少人力,效果就會不一樣。理解一致性:如果你在說 A,對方聽成了 B,你以為對方也在說 A,那麼永遠只有“溝”而不會“通”,甚至不歡而散。我碰到過多次這種溝通半天不能達成一致、最後來找我協調的事情,最後發現兩個人不在一個頻道上,最終造成了無效溝通。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都是先聽完,然後給我的理解,同時給對方複述一次,問對方我理解的是不是對的,而不是急於表達我的觀點。多動手少說話:語言在傳達過程中會很容易被錯誤理解,比如我描述一個人的長相,一千個人會畫出一千個樣子,如果我拿出一張照片,就能夠準確的進行資訊傳遞。溝透過程中多畫圖、多演示、多用白板,能夠提高溝通效率。還有就是說的過程中,要說重點,先說結論、再解釋。因為也許有些人不 care 解釋,只需要你給結論即可。當有太多的解釋而沒有引出結論時,可能會被認為很囉嗦、說不到重點。

業務能力

給自己當“傻子”:一個好的產品是應該學習成本比較低的。給自己當“傻子”,去使用自己負責的業務產品,就會發現太多可最佳化的點。多換位思考:不要用技術的角度去看業務,要思考產品的使用者是誰,核心是解決使用者什麼問題,有沒有解決,反饋如何。用公司視角:你負責的業務上下游依賴業務是哪些?在部門中處於什麼角色?在公司層面處於什麼地位?站在不同視角看待業務就會獲得不同的看法。關注行業競品:行業趨勢是什麼樣的,競品的優勢在哪裡,我們的優勢在哪,對行業要保持一定的敏感性。

協作能力

找到共同目標:透過良好的溝通能力,尋找到共同目標。放大共同價值會很容易達成合作。多換位思考:多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多問問對方你的難點是什麼、需要我如何協助,瞭解訴求之後,再針對性地提出解決辦法。不是上來就說“我要做什麼”,而是多說“我可以給你帶來什麼”。

反饋能力

提高意識:事事有反饋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意識。想象一下這些場景: 1.你負責的開發任務,如果需要負責人每天都問你一次到什麼進展了,有沒有做完,不問你也不說;2.群裡有人反饋你負責的頁面出了問題,而你已讀未回——其實你可能已經在排查了,或者有更要有的事去處理,但是你沒有回,別人就會覺得你不負責任,甚至認為整個團隊沒有 Owner 意識。 這兩種狀態都是很不好的,如果我們能夠主動彙報事情的進度、如果忙碌的時候能夠回一個 “在看”、“開會中,5 分鐘後看”,效果就會不一樣。

規劃能力

定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堅持的動力,做之前要先定好目標。目標可以有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可以按照自己的規劃設定。定週期:所有的目標都要有明確的時間節點,沒有時間節點,很難進展下去。做拆解:目標拆解的力度越細,執行的效果就會越好,我們可以一直拆解到不能拆解為止。

總結能力

多練:很多開發人員會做不會說,會說不會寫。我的經驗就是多練,練的多了就會有感覺。我本人上學那會兒,作文都寫不到 600 字,現在一口氣寫上幾千字停不下來。平時多寫業務文件,技術文章總結,也能鍛鍊你的總結能力。逼自己:總結不是記流水賬,要化繁為簡,很多人會說不能再精簡了。我的經驗就是逼自己做下去,比如 5 分鐘總結一下上半年的工作亮點、只選擇一件事你認為是最需要給老闆說的、總結字數不超過 100 字等,慢慢就會清楚如何做總結。如何尋求突破

技術能力的持續提升、職業能力越來越強,那麼我們怎麼才能突破到下一階段呢?

技術反哺業務

從場景找方案:技術能力一定要能反哺業務,才能體現技術的價值,學到的新技術新知識如果不能運用到專案中,那麼永遠就只是個 Demo 樣品。所以不要為技術尋找場景,而是應該從場景中找解決方案(技術方案)。聰明的“偷懶”:可以試著問自己:如何既能少幹活又能滿足業務場景?這就需要你在理解業務的前提下,提出更合理的技術方案。將技術合理的運用到業務中,既能提高自己的技術設計能力,又能更好的支撐業務發展。當然,這裡的“少幹活”不一定是說這次少幹活,而是長遠的角度去考慮如何擴充套件節省人力。

尋找機會並快速落地

有些人一直抱怨自己懷才不遇,做的事情沒有空間沒有機會,好的機會都被別人霸佔著插不上手。其實不是機會少,而是你缺少發現機會的眼睛。

找難受點:讓人難受都是機會,多留意別人的抱怨,多留意你覺得很爛的地方,多問協作方他們哪裡難受,只要是難受的點就是機會。比如:團隊腳手架工具好不好用、有沒有監控系統、有沒有需要所有人肉去升級或者排查的事情、測試是不是需要自動化工具、產品需不需要業務報表系統、運維是不是需要部署管理系統。留意身邊的不滿,碰到不滿不要總是躲避,而是留意是不是有機會來了。如何判斷你成長了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成長了呢?是開發了多少元件、實現了多少頁面、發了多少版本、加了多少天的班嗎?

我的邏輯是看看你改變了什麼。比如——因為你協助更順暢了,因為你線上故障少了 50%,因為你開發效率提高了 30%,因為你團隊氛圍更好了,因為你身邊人也成長了。你帶來了哪些改變,自然就在某些方面獲得了成長。

常見誤區一年一跳:很多人頻繁跳槽,到哪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而經常跳槽會導致新的用人單位也覺得你穩定性差、在我這裡是不是也最多待一年?一年一跳能夠沉澱積累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要慎重選擇你的平臺,清楚自己要什麼,不要為了一時多兩三千塊錢而衝動。把業務成果當成自己成果:這個是最常見的誤區。業務 KPI 年年達成、年年是明星業務,卻誤認為是自己的成果,造成自己年年成長的錯覺。試著問下自己:你在裡面起到的作用是什麼?如果只是把互動實現,是不是可以認為你這兩年一直在機械性的做執行。還是要回到上面說的,問下自己改變了什麼。依賴平臺:有些人離開了平臺就搞不定事情,要做與平臺無關的人。在不同階段可以自由選擇大廠或者中小廠,可以選擇縱向發展,也可以選擇橫向操盤空間。總結

成長就像爬山一樣,一開始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有說有笑並肩出發,過程中有人堅持下來到達了山頂,有人停在了半山腰看著別人陸陸續續超過自己,有人選擇了錯誤道路、永遠到不了山頂,有人選擇了適合的道路、很快就到達了山頂……成長的過程中肯定存在很多坎坷,但是每一次突破自身所帶來的的成就感會成為你堅持下去的動力。堅持加上選擇再需要一點運氣,回報自然就會水到渠成。

加油吧,打工人!

9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華為鴻蒙手機應用開發上手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