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在國內AI晶片企業中,寒武紀算是一家年輕的企業,但其發展速度是十分驚人的。僅僅成立4年,寒武紀便已成為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首家以AI晶片設計為主營業務的公司。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寒武紀,瞭解一下這家公司。

公司簡介

北京中科寒武紀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智慧晶片領域的先行者,是全球第一個成功流片並擁有成熟產品的智慧晶片公司。資料顯示,寒武紀創辦於2016年,主營業務是應用於各類雲伺服器、邊緣計算裝置、終端裝置中人工智慧核心晶片的研發、設計及銷售,同時為客戶提供豐富的晶片產品和系統軟體解決方案。

2016年,寒武紀公司推出的“寒武紀1A”處理器,入選了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評選的十五項“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之一,已應用於數千萬智慧手機中。

2018年,寒武紀在上海釋出了採用7nm工藝的終端晶片 Cambricon 1M、雲端智慧晶片思元100(MLU100)及搭載了MLU100的雲端智慧處理計算卡,而思元100是中國第一款雲端晶片,其執行主流智慧演算法時效能功耗比全面超越CPU和GPU。目前,寒武紀公司已與智慧產業的各大上下游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目前,寒武紀主要圍繞 “雲邊端”三條產品線佈局,重視晶片產品的系列化、體系化。為使用者提供從訓練到推理、從雲端到邊緣到終端的全方位覆蓋晶片產品,為使用者和公司創造更多價值。

在雲端,寒武紀推出了智慧雲伺服器晶片,包括思元100和思元270及加速卡、還有目前正在研發中的思元290及加速卡。其為面向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的專用處理器,以板卡形式面向雲資料中心伺服器叢集,提供計算加速功能,為雲端推理提供強大的運算能力支撐。

而邊緣端,寒武紀在2019年推出了基於思元220晶片的邊緣智慧加速卡。

在終端,寒武紀推出智慧終端處理器IP,包括寒武紀1A、寒武紀1H、寒武紀IM系列處理器。該處理器以IP授權形式集成於智慧手機、智慧攝像頭等終端的SoC晶片中,使其具備超強的片上推理能力,完美兼顧面積、效能與功耗。

寒武紀系列終端智慧處理器IP是全球唯一實現大規模商用的AI處理器IP產品,採用定製化的低功耗處理器架構,與傳統的通用處理器和圖形處理器相比,可顯著提升深度學習的處理速度和能效,適用於各類低功耗智慧終端晶片,已應用於華為、紫光展銳、智芯微等公司的晶片中。

此外,寒武紀還在不斷髮力,投入研發平臺級基礎系統軟體Cambricon Neuware,從而連線三端產品,真正實現了終端、雲端、邊緣端的由點到面的發展,大大加速了一體化的發展。自此,雲邊端一體、端雲融合”的寒武紀發展戰略效果開始顯現。

寒武紀思元220晶片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11月剛剛推出的邊緣端產品思元220在2020年上半年得以規模化應用,營收實現0的突破,貢獻了997.51萬元的收入,而基礎系統軟體部分也完成了0到1000萬的營收增長。

寒武紀研發突出,在其公告的首份半年度財報中,可以看到,寒武紀實現營業收入8,720.34萬元,其中研發投入費用高達27,739.22萬元,佔營收比例超過300%。

同樣,這點也體現在專利數量上。根據寒武紀半年報顯示,期內寒武紀新增申請的專利為204項,新增已獲授權的專利為110項;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累計申請的專利為1929項,累計已獲授權的專利為151項。此外,公司擁有軟體著作權56項;積體電路布圖設計3項。

此外,寒武紀對於人才的重視也十分明顯。高素質研發人才也是寒武紀持續進行技術創新、並保持市場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寒武紀員工中有74.98%為研發人員,研發人員中有76.07%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

85後天才少年登上科創板首富

7月20日,寒武紀正式登陸科創板。發行首日,寒武紀發行價為64.39元/股盤中,股價漲幅達288.26%。市值一度超過1000億元。

上市三日後,寒武紀股價突破280元人民幣,總市值站上1124億,居於科創板總市值第二的高位。

隨著寒武紀成功上市,其創始人陳天石的個人財富也突破300億,遠遠超過科創板其他富豪。

招股書顯示,寒武紀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為陳天石,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博士,出生於1985年的他今年只有35歲,已經帶領寒武紀踏上IPO之路。2010年7月-2019年9月,陳天石就職於中科院計算所,從助理研究員做到博士生導師,期間辦理離崗創業,因此寒武紀也被認為是中科院系的AI獨角獸公司。

據瞭解,陳天石出生於1985年,16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二十出頭就博士畢業,31歲研發出首款人工智慧晶片,在AI晶片研究領域已經有超10年經驗。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優青”、CCF Intel 青年學者獎、中國計算機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等榮譽。

而陳天石的哥哥陳雲霽亦是傳奇人物,2002年,年僅19歲的陳雲霽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後,進入中科院計算所碩博連讀。其導師是胡偉武博士,後者是中科院計算所“龍芯”專案首席科學家。

陳雲霽在“龍芯”專案中,一干就是12年,24歲時取得中科院計算所博士學位,25歲成為8核龍芯3號的主任架構師,29歲晉升為研究員。

三季報營收同比增長43% 淨利虧損3億元

寒武紀28日釋出2020年第三季度公告,公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寒武紀實現營收1.5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2.9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3.10億元,比上年同期虧損幅度收窄47%。今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為274.98%,比去年同期減少21.09個百分點。

寒武紀在財報中稱,營收增長主要系智慧晶片及加速卡業務、智慧計算叢集業務收入增長所致。

三季報顯示,扣非淨利潤虧損同比擴大的重要因素來自於營業成本和銷售費用的大幅增長。其中,營業成本同比增加269.19%,銷售費用同比增加232.55%。寒武紀稱,營業成本增加主要系本期智慧晶片及加速卡業務、智慧計算叢集硬體產品類銷售比重較去年同期增加所致,銷售費用增加主要系公司加大銷售投入,銷售人員增加導致職工薪酬大幅增長所致。

寒武紀預測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仍將持續虧損,主要系公司目前仍屬於大規模研發投入階段。

儘管持續虧損,一些券商分析師和業界人士仍看好寒武紀發展前景。中金公司研報稱,人工智慧加速落地,雲端AI算力的需求將迎來爆發式增長。而寒武紀是目前國際上少數掌握通用AI晶片和基礎系統軟體核心技術能力的公司之一,在半導體進口替代需求不斷升溫的背景下,預計公司市佔率持續提升,並長期看好公司受益AI算力需求增長。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寒武紀技術及產品商業化能力雖已處國內晶片行業前列,但對大客戶的嚴重依賴以及巨大研發投入導致的盈利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未來仍需進一步最佳化業務及產品結構,以降低經營風險。

蜂贏國際綜合自澎湃新聞、經濟參考報、中國高新網、東方財富網、證券日報等

9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11月新能源汽車市場翻倍增長,五菱持續第一、理想依舊大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