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這麼多,大部分平臺都按耐不住。
央行釋出的217號、281號、296號文無異於一盆冷水,讓所有心存僥倖的二清平臺無處遁形,接下來會有更多的平臺被約談和取締。
最高人民法院、檢察院甚至已經把平臺二清列為刑事案件,追究刑事責任。可見,電商行業的資金風險已經進入倒計時:無論是頭部平臺還是中小平臺都需加快合規轉型。
歷經20幾年,電商行業就從一項備受追捧的創新事物,到跑路頻出,爆雷不斷(近幾年,雲聯惠、悅花悅有、雲集品、未來集市就是很好的例子),直至監管出手。這其中,究竟哪些環節出了問題?
MallBook近期對話了一名早年從事電商系統研發的創業者,他見證了行業由亂到監管的全過程。他以技術的眼光去覆盤,其實,電商平臺由於代收貨款的原因,且多數平臺不具備資金清算能力,即從一開始就是帶有原罪的,類似P2P,電商平臺也缺乏監管的資金池模式,為後面行業的跑路潮埋下了隱憂。
“誰能忍得住?那些平臺有些經營半年就有過億的貨款,老闆眼睛都在發亮”他說。
以下為他的自述原文,MallBook做了相應刪減:
“一個系統上線,立馬就可以運營”我是2003年進入電商系統研發行業的,彼時中國還只有位數不多的幾家電商平臺,一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淘寶,另一家是北京的8848。它們當時也剛剛起步而已,沒有人意識到電子商務會如此火爆。
我當時正好離職創業寫程式碼,無意中有一個朋友找到我,想要做一個跟網購一樣的平臺。我研究了一下,雖然裡面的資金流等部分比較複雜,對技術要求比較高,但對於我們來說也不是很難,於是就以技術外包的方式幫他們做了一套系統出來。
做完之後,越來越多的人來找我們做電商系統,就這樣慢慢把整個市場都打開了。XX電商就是我們早期比較有名的客戶。其實當時在做電商系統的也有很多家,但是都沒有做成功,就我們做成功了。在2010年以前,我們的系統在市場上的佔有率高達80%~90%。
我當時沒做加密,把程式碼放到了開源平臺,導致我們的系統被很多人模仿。加上2009年開始電子商務漸漸火起來,大家都比較看好,很多電商系統開發商又開始冒出來。當時做電商系統沒啥要求,包括現在也是一樣,只要一個系統上線,立馬就可以運營,於是成百上千家電商平臺冒出來了。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電商真正的進入了大家的眼球。
“看到資金池,眼睛都在發亮”我們都是搞技術出身,一開始都不太懂“資金池”這一塊的東西,所以電商平臺涉及到金融屬性的部分,都是按照客戶的需求來做的。很多平臺的老闆是電商行業出來的,他會告訴我們需求,我們作為技術外包給他們做系統開發。
這就涉及到一個本質問題,早期做系統開發的時候,會涉及到線上支付。當時參與的第三方支付是一個支付通道的角色,他們的技術給我們這邊只能做一個資金池的概念,即所有資金可以彙總到一個總賬號裡去,當時大家都沒有過多的去考慮資金池的安全性,系統更沒有風控一說。
這就造成後面陸陸續續有電商平臺涉及“資金池”跑路問題。
當那些電商平臺的老闆看到資金池的時候,眼睛都在發亮,想著都是資金沉澱和資金轉移,誰還會在乎什麼風險控制?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人性根本經不起考驗。
有一次,我跟一家初具規模的電商平臺老闆喝茶,期間他的手機簡訊提示音響個不停,他洋洋得意的給我展示:看,我剛剛又進賬了幾萬塊錢。原來,他把公司的銀行賬號跟自己手機號碼繫結在一起,能實時看到平臺的交易流水資訊,他也可以隨意使用這筆資金。
這讓我很震驚,這種方式豈不是隨時都可以把資金挪走?這樣的平臺有何安全性可言?
可以這麼說,直到2019年的今天,除了頭部幾家企業以外,大部分平臺都是存在“資金池”模式。雖然,2017年央行出臺217號文後,對涉及資金安全的平臺改了叫法,譬如“二清”、“大商戶”,但明眼人都知道,這其實就是“資金池”。
“電商平臺對資金合規認知淺薄”到了2018年,大部分電商企業普遍對資金合規認識淺薄。有一次,一家電商企業的CEO把我和一家第三方支付的負責人聚在一起,當時我還一頭霧水,為什麼對方要把三方支付的人也叫過來,後面才知曉,原來這位經營平臺的CEO被當地人民銀行約談,說涉及二清違規,在資金未得到合理監管之前,將切斷平臺所有支付通道。無奈之下,只能找到我們和三方支付公司,但對於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言,他們也有點一頭霧水,畢竟也是第一次聽說類似的事發生在電商平臺上。
其實第三方支付也沒有真正的動力去做監管,他們只是從技術上去實現支付,並沒有深入研究二清問題,或者包括他們也沒想到國家已經開始對電商平臺出手。所以,最後第三方支付公司也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洞察先機,MallBook開創分賬體系先河”這件事之後,我回去思考了很久。認為未來電商行業必定也會像這位CEO面臨的情況一樣,果不其然,不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網上一搜才發現,其實早在2015~2017年,像蘑菇街、有贊、美團、拼多多這些大型頭部電商平臺均被央行約談,並要求整改。那麼,此時我就想到,市場上是否有能夠解決二清業務的方案呢?無意中,從某入口網站看到記者採訪某金融科技公司的文章,大致內容就是說,這家公司基於交易賬戶體系的建設,將系統部署在銀行伺服器,通過api介面的形式,所有接入分賬系統的平臺交易資金不再過平臺,而是直接到銀行內部戶進行封閉式管理,由於銀行持有支付牌照,有清算資質,所以可有效規避“二清”風險。
後來,我們才知道,這家公司叫“Mall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