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人工智慧是關於人腦的科學和科技。

事實上,人腦的本質,就是一個由神經元構成的網路。龐大的神經元網路組成了人腦的基本結構:負責處理大部分思維活動的大腦、負責協調運動的小腦以及連線其中的腦幹。

人工智慧模擬人腦而誕生,比如,早期淺層神經網路的結構一般表現為:多個輸入層“神經元”負責接收並加工輸入資訊,之後它們將資訊上傳至數量較少的輸出層“神經元”,經過綜合加工後作出決策。於是,透過演算法的演進,人工智慧讓機器在非標準環境中,綜合記憶與環境資訊,做出自主決策,解決問題

但另一方面,人腦也是人類最複雜的器官。在大腦中,神經元之間主要透過突觸溝通,突觸的強度(即溝通的效率)可由可塑性機制調控。科學家一直在嘗試開發像大腦一樣輕巧、節能且適應性強的人工智慧(AI),但現有的人工突觸仍無法在超低功率下有效模擬大腦的神經可塑性

現在,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從人腦中獲得靈感,工程師首次將準二維電子氣(2DEG)引入了人工神經形態(neuromorphic)系統。

他們開發了氧化超晶格(oxide superlattice)奈米線,讓電子能在奈米線提供的二維平面上自由移動,從而形成準2DEG,並以此構成了人工突觸。當人工突觸暴露在光線下時,氧化超晶格奈米線上的自由電子會與周圍的氧分子反應,從而改變人工突觸的導電性,模擬了大腦中的突觸可塑性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每次突觸傳遞事件的能耗低於0.7飛焦耳(fJ),與大腦突觸的能耗幾乎持平。同時,該人工視覺系統可以同時以超低功率執行光檢測,實現類腦處理和記憶功能。

此外,由於突觸連線強度的動態變化,人工突觸能夠處理資料和識別模式,更加健壯、可塑和容錯,因此對不確定性資訊具有適應性。神經形態計算體系結構的所有這些特殊特性使它成為大腦啟發的技術應用的極大興趣,例如視覺資訊處理,其中涉及大量的相互關聯的並行資料。

8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小米11渲染圖曝光,首發驍龍875晶片,日期已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