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IPO頻道
直播和短影片的出現,為陷入“流量焦慮”的網際網路世界打下一針興奮劑。尤其是短影片賽道,在通訊技術不斷髮展、網路資訊逐漸碎片化的新常態下,迅速成為近年來最大的新興流量入口,並由此催生出快手這樣的國民級應用。
快手誕生於2011年3月,最初只是一款用來製作和分享GIF動圖的APP。但短短几年時間,其就從一個簡單的工具應用進化成集短影片、直播、電商為一體的網際網路巨頭。目前,平臺 DAU超過3億、MAU超過4億,日均曝光量超過千億。
2020年11月5日,一向保持低調但又長期處於“風口浪尖”的快手向港交所遞交IPO招股書,正式開啟了上市之路。如不出意外,中國“短影片第一股”或將就此誕生。
一直以來,關於快手成功的緣由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這是短影片風口紅利下的必然產物,有人認為其靠著獨有的演算法機制搶佔了市場先機,也有人認為這離不開平臺多年耕耘的“老鐵社群”……
/ 01 /
層級裂變
從工具應用到短影片巨頭
2011年,在人人網從事iPhone客戶端開發的程一笑選擇辭職,帶著不足5人的團隊在天通苑的一個出租屋裡成立“GIF快手”,當時主要在微博、人人網等社群場景為使用者製作和分享GIF動圖,這便是快手的前身。
第二年,GIF快手由工具應用轉型社群,由於其內容相對單一且團隊擴張和管理遇到瓶頸,發展一直不溫不火。直到2013年與宿華團隊合併,推薦演算法開始被應用於內容分發上,使用者體驗得到改善。這一期間,公司獲得了來自晨興資本數百萬美元A輪融資。
快手的使用者情況及估值(東方證券)
作為業務的自然延伸,公司又於2016年在APP上線直播功能。由於前期龐大的短影片使用者積累,快手直播迅速完成流量轉換,並且因為直播內容更加豐富多樣且互動性更強,快手直播迅速在行業內立穩了腳,同時也成為其走向商業化的有力武器。
近年來,快手展開了一系列商業模式的新探索,在直播、短影片的基本盤之後,一方面大力發展廣告業務,打通公私域流量,盤活數以億計的DAU;另一方面,平臺也加大了電商直播業務投入,公司的商業化有了加速趨勢。
截至2020年六月底,快手App及小程式在國內市場的平均日活達3.02億,月活達 7.76 億,單日活日均使用時長達85分鐘以上,是國內打賞規模最大的直播平臺、全球第二大的短影片平臺、以及全球第二大的直播電商平臺。
/ 02 /
核心壁壘
普惠價值觀下的“老鐵社群”
程一笑曾經說過:“快手這家公司為什麼存在,就是希望可以連線社會上被忽略的大多數,快手不為明星存在,也不為大V存在。”這句話道出了快手價值觀,也一定程度上揭露其走向成功的核心要素。
與大多數短影片平臺相比,快手演算法的最大特徵之一就是“普惠”,去中心化的生態使得每個使用者的內容都被展示,在流量分配上平臺甚至會運用經濟學中的基尼係數、邊際效用等指標來實現分配均衡,儘可能避免生產者之間的“貧富差距”過大。
普惠的價值觀和接地氣的內容強化了快手的社交屬性,讓平臺成為具有較高壁壘和千人千面的個性化內容社群,這種基於信任的“老鐵”關係對於留住使用者、發展使用者、以及調動使用者的活躍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快手的高黏性特徵讓本身就難得的網際網路流量變得更加珍貴,在此基礎上,快手得以全面加速推進商業化,在直播打賞、廣告、電商等多方面發力,不斷改進內容建設和商業模式。
/ 03 /
“直播+營銷”
商業變現的兩個輪子
在快手發展的早期,為了保證產品的使用者體驗,平臺對於商業化的嘗試一直較為剋制。但所謂在商言商,一方面為了平臺的盈利需要,一方面為了讓使用者保持充足的創作動力,快手開始在變現路上持續發力。
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化始於2016年。在當時,伴隨著直播功能的上線,快手初代網紅順利進入“名利場”,而依靠“使用者打賞主播、平臺收取提成”的模式,快手的營收也隨之爆發。
由於平臺打通了公域和私域流量,對廣告商有著較強的吸引力,營銷業務迅速成為公司的又一營收主力。透過招股書可見,線上營銷和直播打賞共同構建了平臺的變現基石,2017-2020年上半年,線上營銷服務收入為3.906億、17億、74億、72億人民幣,分別佔總收入的4.7%、8.2%、19.0%及28.3%。
當然就目前來看,直播打賞分成的收入佔比依然居於高位,另一方面,相比於抖音較強的資訊流廣告優勢,快手在加強效果轉化及廣告主服務仍有較大增長空間。這也為快手帶來了一個靈魂拷問:如何在直播打賞和線上營銷之後找到第三增長極?
/ 04 /
發力電商
最具想象力的“第三增長極”
事實上,除了直播打賞和廣告營銷,電商業務在快手的商業藍圖中一直佔據重要的地位,不過在早期,電商板塊沒有成為盈利的核心,而只是被歸類於“其他業務”中。
2018年6月,快手與有贊合作開通“快手小店”和“小黃車”功能,電商功能首次向公眾開放。當年,快手紅人“散打哥”透過APP上的電商直播功能在5個小時的時間裡帶貨1.6個億,引爆了快手電商的熱潮。
說起直播電商,快手並不是最先入局者,早在2016年淘寶就推出了直播功能,並且不斷在玩法、流量、內容等方面進行升級。相比淘寶直播,快手直播電商的優勢依然體現在其獨特的“老鐵經濟”上,這為其帶來了極高的電商轉化率和復購率,從而使該板塊實現了快速崛起。
根據快手招股書,平臺在2018年和2019年促成電商交易額分別為0.97億元、596億元,2020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1096億元。2020年9月,快手對外宣佈平臺8月份的訂單量突破5億單,過去12個月的訂單量僅次於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成為了電商行業新興的第四極。
而這一系列的成績,自然離不開快手在短時間內構建起的電商生態——近年來,快手從供給側和使用者側不斷髮力,接連推出“百億補貼”“好物聯盟”等來實現商業賦能,透過時下最火熱的短影片和直播方式,跨過層層中間商直接觸達到億萬“老鐵使用者”,持續挖掘私域流量價值。
/ 05 /
財務分析
準上市獨角獸“家底”幾何?
經過9年的進化,快手從GIF工具變為涵蓋了短影片、直播、電商於一體的超級平臺。那麼,這個即將上市的獨角獸“家底”如何?我們且從其財務資料窺知一二。
招股書透露,2017-2019年快手的營業收入從83.40億元上升至391.20億元,兩年間翻了近5倍;經調整利潤從7.77億元增長至13.47億元,也實現了近一倍的增長;毛利率由2018年的28.58%上升至2019年的36.05%。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上半年,快手實現營業收入253.21億元,同比增長48.3%;但與此同時,經調整利潤出現了虧損,為-63.48億元。究其原因,這主要是銷售及營銷開支大幅增長所致:從2019年上半年的30.19億元上升到2020年上半年的137.09億元。
作為頭部科技公司,快手近年來保持了較高的研發投入。2017年-2020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 4.77 億元、17.55億元、29.44億元和22.52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72%、8.65%、7.53%和 8.89%,處於行業較高水平。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擁有超過5000名研發人員,佔到員工總數的3成以上。
此外,快手的資金儲備相對充裕,資產負債狀況較為健康。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共有貨幣資金57億元,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高達202.77億元,流動負債合計1248.74億元,其中主要由可轉換可贖回優(佔比87.86%)以及應付賬款等構成。
/ 06 /
投資併購
“大快手”的商業版圖
公開資料顯示,快手從2017年開始涉足投資,2018年之後進入活躍期,目前已經有近30起對外投資,涉及企業服務、AI等多個領域。深扒快手的投資邏輯發現,公司在AI、遊戲、線上教育等領域佈局較多。
在AI人工智慧領域,快手先後投資了企業級AI產品與服務平臺“明略科技”、AI電商解決方案提供商“知衣科技”,以及AI技術與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周同科技”等。一系列的AI佈局,對於快手連線各個業務,驅動整個平臺生態運轉有著重要意義。
在教育方面,快手在去年7月就曾推出“教育生態合夥人計劃”,對入選的賬號實行流量扶持和運營輔導;此後,快手還舉重金補貼教育類賬號,完成了跟誰學、猿輔導等大批教育機構的入駐。除此之外,公司於2019年5月參與投資了K12學科學習平臺“精準學”;2020年4月領投了3-10歲兒童線上教育平臺“火花思維”D+輪融資,這使得公司在激烈的線上教育領域有了更多的期待。
此外,依靠強大的流量入口,快手還投資和併購了涼屋遊戲、十字星工作室等數家遊戲公司,涉及遊戲研發、發行、電競賽事運營、電競俱樂部等,同時還上線《鎮魂街:武神軀》《愛遊鬥地主》等,直接嘗試遊戲的自行研發,這不排除將成為公司繼直播、營銷和電商之後的又一吸金利器。
總之,一個更加複雜的“大快手”已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