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問題:誰支援了拼多多的成長?背後反映了什麼問題?
週四(10月24日),拼多多收盤暴漲12.62%,報39.38美元,創歷史新高。其市值單日增長51億美元,達464.71億美元,超過京東(446.46億美元)成為中國第四大網際網路公司,僅次於阿里巴巴、騰訊和美團點評。
小編看著這個訊息,來來回回閱讀了三遍!沒錯,並夕夕再次超越了劉強東的京東。
作為網購平臺,拼多多的發展一直伴隨著便宜、假貨、劣質的字眼,可以說是缺點一大堆。也因此,基本從一開始拼多多便一直被唱衰。
但到現在,拼多多不僅沒有“死掉”,反而經歷上市,並兩次超過京東,成為僅次於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的存在。
小編也是不看好拼多多的一員,但拼多多的發展卻實實在在的打了臉。這也不禁讓人沉思,在如此明顯的缺陷下,拼多多究竟有什麼優勢能長盛不衰?在淘寶、天貓、京東、唯品會等等競爭對手存在的情況下,為什麼拼多多不僅發展了,還發展的如此快速?
洗腦的營銷手段身邊經常有人唾棄拼多多是“傳銷式營銷”。確實,拼多多的砍價免費拿等方式,通過屠戮朋友圈、微信群,最大程度的將個人的朋友圈進行洗腦式營銷。一個人的免費拿,通常要百十來個朋友助力。而這一個人的免費就為拼多多帶來了百人流量。
成功砍價免費拿到的人會吸引更多人自己進行砍價,邀請朋友助力。以此類推。這就像傳銷的傳統模式,一級面對多個二級,二級再面向多個三級,一級一級傳下去,波及到的人難以估量卻一定足夠龐大。
除此外,拼多多的廣告也是洗腦異常。具體便不詳解了,畢竟應該沒有人沒收到過助力請求,您的好友邀請您免費得xx......
為何受到歡迎說道這個,小編不得不提一句家裡長輩,從來不會使用淘寶、支付寶等的長輩,拼多多購物的快遞比我收到的還多。
我們認真觀察就能發現,使用拼多多的人群結構和淘寶等主流購物平臺是差異很大的。使用拼多多的年齡層段更多是中老年人,而青年人佔比相對其他平臺較少。使用拼多多的人,在一線城市和四五線城市的佔比也是兩個極端。精英、經濟條件優越的相比收入一般佔比更少。總的來說,使用拼多多的人,大多為了便宜。
這幾年,網際網路的一個大趨勢就是使用者分化。這種分化導致了抖音和快手使用者的區別,天貓京東蘇寧和拼多多使用者群體的區別。而在當今社會,這種分化不再僅僅侷限於地域。即使是住在同一個社群,你再CBD頂級寫字樓上班,我在幹流水線工作,我們的收入、生活圈子、日常關注的問題不同,也可能導致這種情況發生。
而從消費角度來看,事實上,這就是一種降級消費。
對於拼多多面向的大部分人群來說,它足夠便宜,可以基本滿足生活需求,而不需要考慮是正品還是山貨,用途一樣即可。而針對小部分喜愛佔便宜的使用者,拼多多更是購物的不二選擇。
發展?便宜不會永遠是核心需求,山寨和假貨也必不長久。隨著經濟發展,當消費者的消費升級,拼多多是否有把握能挽留住自己最核心的客戶?而山寨和假貨氾濫的情況又是否能及時得到優化?面對客戶的流失率不斷增加及引流成本的增加,拼多多又是否有足夠的資本承擔?
去年拼多多上市的時候,便有不少人擔心,這不過是一波割韭菜的操作:自己承擔不起,找投資人,投資人也需要得利,那就上市,將風險轉移給更多人。
未來拼多多的發展就看黃崢如何佈局了。
寫在最後:事實上,即使是到現在,我仍是不看好拼多多的。其中一個點就是,當made in China逐漸變成一個褒義詞的時候,拼多多的發展壯大會不會將其重新往貶義上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