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智造背後的支撐邏輯是什麼?這種新制造模式,這種模式是否解決了製造業的核心痛點,帶來了哪些價值?
9月16號阿里巴巴釋出了一個新的產品--犀牛智造。這個在阿里內部秘密打磨了三年的平臺,把矛頭指向了傳統制造業。犀牛智造官網的自我介紹是“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重構傳統的以產定銷的生產模式,實現按需開發,按需製造”。而品牌slogan目前是“犀牛智造,讓時尚應需而造”。從簡單的概述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大致印象,它是一個新型製造工廠,是對傳統制造業升級發起的一輪新挑戰。那麼,犀牛智造背後的支撐邏輯是什麼?這種新制造模式,這種模式是否解決了製造業的核心痛點,帶來了哪些價值,只有為客戶/社會帶來切實的價值,才是正道,否則最終只能淪為資本圈錢的遊戲而已?
&犀牛製造五大核心:
第一點,需求大腦。傳統的製造業合作流程,一般是品牌商自身透過自己的經驗和對市場的預判,決策產品的各項指標,以服裝行業為例,需要預判服裝的款式、材料、流行色、產量等等,在對各項指標進行決策後,品牌商把新產品的設計、要求與工廠對接,工廠根據要求進行產品的生產,生產完畢後,再交付給品牌商銷售。
這就是傳統的以產定銷的模式,根據預定的產量,去制定銷售計劃。在這種模式下,品牌商的風險與不確定性比較大,一旦產生預測失誤,則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高估市場,則會產品銷售受阻,產生大量庫存積壓,成本高築,現金流吃緊;另一種是低估市場,產品很快銷售完畢,但是供應鏈產能跟不上,傳統工廠無法及時響應訂單需求,造成缺貨空檔期,對品牌產生損害,但這種情況還是要比高估市場的情況好。
而犀牛智造依託阿里巴巴海量的購物大資料,進行大資料分析預測,進而為合作商家提供未來產品的銷售趨勢,以資料預測來代替品牌商的主觀預測,提高預測準確度。品牌商透過對經營類目的預測,把需求訂單發至犀牛智造,這就完成了從“以產定銷”到“以需定銷”的模式轉變。這種模式的優點在於減少品牌商的庫存壓力、現金流壓力。
但是資料真的會預測未來嗎?或者說資料趨勢指引的未來可信度如何?個人認為資料只能分析過去,對於未來的判斷依靠的是“人工智慧”,需要人為根據資料去判斷,否則我們並不需要巴菲特這種投資高手,只需要大量的資料分析,讓大資料告訴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即可,即“拉普拉斯妖”根本不存在,未來根本無法預測。所以需求大腦的設定根本無從談起。生產主計劃本身就需要結合上年銷售情況、明年的銷售預測綜合形成生產主計劃,生產主計劃沒有哪個軟體可以生成,最終形成的都依靠的是召開會議。
第二點,數字工藝地圖。傳統的服裝製造溝通模式,一般是品牌商的設計師做出設計圖紙之後,由工廠進行打樣,在此基礎上進行打磨,最終確定樣品形式。接下來,開始進行小規模試產,考察產品的流水線作業能力,最終確認成品率之後,才開始大規模生產。
犀牛智造官方宣傳採用3D模擬設計,透過數字化模擬技術,最大限度完成設計對接工作,降低線下人工的溝通成本。其實這種3D模擬在裝備製造業已經非常普遍,ANSYS、pro-e等軟體都具備運動模擬、效能模擬等多種功能,但是這種是對於裝配公差、動力學等要求比較高,但是試驗成本較大、試驗週期長才導致需要模擬來驗證。在服裝行業模擬軟體成本是否可以小於試製成本,值得商榷,而且服裝行業最大的指標就是美觀、得體,利用模擬的方式是否可以表達出真實的效果,值得商榷。裝備製造業是需要模擬與試製同時並行的,服裝行業需要完全代替,在對一些投入高、主打款式的產品方面,品牌商出於風險管控意識,能否能夠接受這種模擬設計軟體帶來的產品溝通模式,畢竟不能現實中“看得見”“摸得著”。
第三點,智慧排程中樞。這個最佳化主要體現在流水線生產端,傳統的服裝工廠流水線的設定是“直線型”,其衣服的吊掛是單向流轉,因為工廠工人的工作效率的差異化,很容易造成流水線擁堵問題,比如說上一個環節給衣服印花,速度很快,但到了下一個縫釦子環節,速度變慢,就造成大量衣服堆積在縫釦子環節,產生堵車現象;同時即使在縫釦子環節,每個工人的速度也不同。
犀牛智造官方宣傳採用全域計劃統籌,智慧最佳化匹配產能。其落地方案是,拋棄以往的“直線型”單向流水線作業模式,採用“蜘蛛網”式吊掛裝置,通過後臺的人工智慧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將產能自動分配到產能空餘的工位,這樣能夠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從工人薪酬分配上來講,也更能體現“多勞多得”,提高工人單效。
這種是需要產線改造的,比如阿里如果造出一個並行流水線,可以達到這種智慧排程,而且複製性比較高、成本小,可以以專案的形式出售給各中小服裝生產型企業,這種方式是個人認可,是可以切切實實提升生產效率,不過產線改造成本都不小。
第四點,區域中央倉供給網路。這個網路主要解決的是原材料供給端的問題,傳統的工廠在與品牌商溝通之後,由工廠或者品牌商去尋找相匹配的原材料供應商。這種傳統模式下,有一些弊端:一是尋找供應商的時間成本和渠道成本,行業魚龍混雜,在偌大的原材料市場裡,找到價效比高的供應商,其難度較大。二是傳統工廠一般有長期固定合作的原材料供應商,有穩定的利益關係,品牌商很難撼動這塊利益關係,最終選擇向工廠妥協,在產品呈現度和成本把控上會有所犧牲。三是傳統工廠的原材料品類與質量有限,無法完全滿足品牌商的原材料需求。四是行業採購潛規則盛行,以濫充好、中途換料、吃回扣現象普遍,品牌商在流程環節上無法嚴格把控,由此產生的隱性成本較高。
這種相當於給原材料預定、銷售端起到了信用背書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搭建了原材料採購的交流平臺,與滴滴打車四類。可是是否能充當面向B端的淘寶,還是有許多推廣與提升的地方。構建面向B端的原材料溝通、銷售平臺非常必要,有阿里平臺背書,肯定會減少許多中間商的差價。同時可以透過資料分析提供一部分採購、備料參考,但是這種參考基本透過“人工智慧”也能達到,作用並不會有網上那樣神乎其神的大資料分析預測。
第五點,柔性智慧工廠。這個最佳化主要解決中小品牌商的生產痛點,傳統的工廠為了提高利潤率和規模化效益,一般主力攻克大品牌商客戶,大訂單意味著產能穩定、道德風險小,因此中小品牌商訂單小、道德風險高,一旦出現現金流危機,傳統工廠很難收回剩餘尾款,因此大部分傳統工廠對中小品牌商不太熱情。
犀牛智造官方宣傳說,可以實現100件起訂,最快7天交付成品,這無疑是個福音。傳統的製造工廠,一般5000件、上萬件起訂,不同的起訂額度對應著不同的產品單價,中小品牌商一般處於風險考慮和對市場的不確定性,不敢大批次訂購。犀牛智造把合作門檻大大降低,有利於中小品牌商在發展初期穩步發展。犀牛智造首批合作的品牌商是淘寶的200箇中小商家,未來還會逐步拓展。
這個解決的痛點有些像大規模定製,即積沙成塔。比如隔壁老王跑黑車只有兩三個客戶,如果專職跑黑車根本就養活不了自己。但是有一天出了滴滴平臺,老王可以接四十個單子,那就可以專職跑車了。同樣的道理,100件對於傳統工廠來說訂單太少了,但是透過阿里犀牛平臺彙總了10個廠家的100個類似的訂單,那就是10000件,與大品牌廠家已經無異。這樣就成為了服裝製造業的“滴滴平臺”,起到了彙總訂單然後定向派單的作用。
&阿里犀牛智造,路在何方?
首先,犀牛智造的新模式、大平臺會一條鯰魚,攪動了傳統服裝製造業的死水。
在當前“三去一降一補”的政策背景下,犀牛智造可以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長期而言,有利於服裝製造業的最佳化升級。同時,物聯網、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也為其他行業的製造業提供了一個改革思路,從這個層面上來講,犀牛智造是具有積極意義的。而且阿里也在利用自己流量與資本的力量打造公共平臺,這也是大企業的責任與能力所在,無可厚非。
但新生事物的產生,伴隨著陣痛期、調整期、磨合期。企業真正的能力體現在真正的解決了使用者的痛點,解決使用者痛點或者賦能才能真正體現該平臺的價值。短期內,犀牛智造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淘寶積攢的商家優勢、阿里巴巴積攢的渠道優勢,實現新型製造工廠的打磨,建立起一個以技術為核心的成熟生產模式。
但長期發展來看,犀牛智造不應該像滴滴平臺(計程車公司)一樣發展成為服裝製造廠,而應該利用自己的流量、技術力量改變現有產業當中因為信任、小批次生產、庫存居高不小等核心痛點。犀牛智造更應該,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具備流量與技術的平臺,讓服裝製造業上下游、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各司其職,而不是去替代從而擠壓中小企業。同時藉助於現金的技術能力建設樣本工廠,推動整個服裝製造產業在單點技術上的升級。當樣本工廠中某技術成熟之後,進而推廣到中小企業,去為中小型工廠服務,收取服務費用或者銷售解決方案,促進升級與進步,定位成“中小型新制造方案提供商”。
所以,綜上如果從解決業務過程中核心痛點出發,促進服裝產業升級方是大企業的定位,而不是以攫取中小企業、夫妻店的利潤,或者替代某個環節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