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聊到蘋果和微軟的關係,即使是刨除許多歷史因素,許多人仍會認為它們倆是激烈的競爭者,大概是因為早年Windows和macOS之間的競爭帶來的影響。
不過,macOS現在的市場份額難以影響到微軟在桌面系統的絕對領導地位。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微軟當然會跟著市場走,積極對蘋果的桌面端和手機端系統做軟體適配,所以微軟在蘋果粉絲中,就有了“蘋果最佳開發者”的名號。
蘋果M1處理器的釋出也印證了這一點。自從蘋果釋出基於ARM架構開發的M1處理器後,macOS原有的系統和軟體生態都要跟著改變,這時就出現了很多唱衰微軟的聲音,也許是對微軟和英特爾組成的“X86聯盟”的固有印象造成的。
殊不知,微軟早就有自己的ARM計劃。在2012年的Surface RT上,搭載的正是基於ARM開發的Windows RT系統,雖然那時並沒有得到市場認可,但也算是微軟對未來的一直嘗試,包括現在的Surface Pro X2使用的Windows 10 ARM版和高通處理器。我們可以認為微軟做硬體可以不賺錢甚至虧錢,畢竟硬體是軟體的載體,但是微軟並不缺這些錢,對它來說只是一次技術探索。
微軟的軟體思路概括成一句話,就是“無論你切換任何硬體平臺,但就是讓離不開我的軟體和服務”。微軟的產品思路是迎合性的,例如,微軟當年的手機系統Windows Phone,面臨著安卓和iOS的激烈競爭,但微軟並沒有讓自己的Office辦公套件成為Windows Phone的獨佔軟體,而是讓Office積極擁抱安卓和iOS。
當蘋果M1處理器釋出沒多久,微軟Office就開始了積極的適配,目前已經有原生支援M1的版本,包括Edge瀏覽器。在此之前,當蘋果為iPad推出帶觸控板的妙控鍵盤時,微軟也是第一時間做適配,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
不只是Office,包括Windows系統在內的微軟產品,不管是換了什麼處理器、使用了什麼新架構,只要具有一定市場份額,基本都會積極做適配,以保留和贏得更多使用者和市場,增加了自己的市場粘性,也讓使用者離不開自己。
所以,蘋果換ARM處理器後該著急的不是微軟,它倒是很樂意成為“蘋果最佳開發者”,而英特爾、AMD等X86硬體廠商也該有緊迫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