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將加入一個由Google,Facebook,Amazon,Stripe,Salesforce和Grab等技術巨頭組成的國際小機構,這些公司已經在新加坡設有總部或重要運營機構,包括工程和研發中心。
這也意味著初創公司將不得不更加積極地競爭人才。
但總部設在新加坡的投資者表示,擁有多元化的大型高科技公司叢集可以透過提供更多資源(包括指導和早期融資機會)來幫助生態系統。
從長遠來看,全球科技巨頭的出現,再加上像Grab,Sea(以前稱為Garena)和Trax這樣的本土獨角獸,也可能為初創企業帶來更多的退出機會。
AppWorks合夥人(Jessica Liu)表示,雖然中美貿易戰可能促使騰訊和ByteDance等中國公司將更多業務轉移到新加坡,但這並不是唯一的原因。
許多公司已經對東南亞公司進行了投資,並且也關注那裡的市場,特別是印度尼西亞。
她告訴Extra Crunch:其中一些原因可能是過去兩年的貿易戰以及他們在美國面臨的其他困難。從戰略上講,他們還必須尋找另一個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大市場,我認為這就是他們瞄準東南亞的原因。
政府政策得到回報
接近增長市場並不是唯一原因,法規也起著作用。
他們說:從政策和稅收的角度來看,新加坡政府已經為初創企業和大型科技公司在新加坡成立並註冊成立了出色的工作,使新加坡成為地區總部的“直觀”選擇。
其他因素使新加坡成為科技公司的誘人基地,包括它是一個主要講英語的國家,擁有大量國際學校並且已經被其他跨國公司擠滿的事實。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