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前幾天發了篇文章引用了個圖片,大意是有些公司把火箭弄上了天,有些人正在圍剿菜籃子。關於這問題的爭論一直有。比如利用科技創新便利人們生活,不也是在搞科技麼?怎麼就不對了。

最近正好看了篇文章,對比了一下不同的網路科技公司的技術路徑。可以做個參考。

先說外國的。亞馬遜的雲計算,2014年出來的,當時叫蘭布達平臺(AWS Lambda),當下已經有170多項功能,後來構建Amazon Sage Maker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平臺,可以讓人在無經驗的情況下運用機器學習功能。

谷歌有個子公司叫DeepMind,搞了個AlphaFold的深度學習程式,這東西不是為了下棋和考試,主要用來預測蛋白質結構,還可以預測摺疊的蛋白質結構與原子寬度之間的關係。本月初剛剛拿了個優勝,據說能夠精確地基於氨基酸序列預測蛋白質的3D結構。準確性可以與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核磁共振或 X 射線晶體學等實驗技術解析的3D結構相媲美。

SpaceX,馬斯克的公司,人家不僅做電動車,開隧道,還把火箭弄上天了,接著把人也送上太空了,然後還給接回來了。

出了腎12的蘋果公司比較大眾化,但卻是從軟到硬能出全系列產品的,甚至連商店都包了。包括iTunes Store,iOS App Store,Mac App Store,Apple Music,Apple TV +什麼的,還有iClould。這點華為和他們有相似之處,但肯定還不如人家。當然,蘋果最讓人認可的一點是重新定義了智慧手機這東西,在沒有它之前,沒人知道自己還需要這玩意。

國內的巨頭其實這些年也花了不少氣力來做。比如阿里的螞蟻金服,自主研發了金融級分散式關係資料庫OceanBase,可以用來支撐“雙11”支付寶交易處理系統。阿里雲和上海交大的“面對突變型峰值服務的雲計算關鍵技術與系統”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這個突變型峰值服務的技術,主要可以用來應對年末發紅包,春運搶票,雙十一付款等要對付大流量的場景。

百度號稱以技術見長。2016年百度翻譯好像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8年組建百度量子研究所,開展量⼦⼈⼯智慧、量⼦演算法、量⼦體系架構研究。2019年“百度大腦核心技術及開放平臺”得了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20年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阿波羅開始在北京應用。

鵝廠也是有錢且能砸錢的主兒。六七年前就開始搞騰訊雲,除了應對遊戲,支付,現在對付直播也很順。跟清華大學的“大規模街景系統及其位置服務關鍵技術”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8年成立量子實驗室,以在騰訊雲上研發計算化學軟體和平臺,建立化學及製藥,材料,能源等相關領域的生態系統。

從對比上來看,不講華為,同樣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科技公司,我們這幾位坐車的本事確實比別人高,藉著市場與資本的東風,發展得非常快,在能立即投入使用的應用場景方面都有突破,但在基礎和開創性的領域方面,跟人家真心有差距。

我覺得科技創新這東西,可能和作詩似的,同樣是寫雪景,有人寫的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有人寫的是: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詩讀起來各有風味,後者可能更通俗易懂,但若真分個高下雅俗,群眾的眼睛應該還是亮的。

昨天看了段任先生的講話。他講美國是在科技的高峰上,好比是在喜馬拉雅山的頂上。每年它的雪水流下來,會潤澤山腳下的土地。但如果有一天它不把雪水流下來了,那我們就只好自己打井來找水。每次看任先生的講話,都覺得心裡似乎能寬一些,真心也是希望,我們自己的打井人,能早點,多些打出水來。

11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格局13:我們該如何適應這個免費的時代,順勢而為分享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