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某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夜微涼風微揚,月光照進我的書房~ 當我開啟資料夾以回顧往事之餘,驚現許多看似雜亂的無聊程式碼。我拍腿正坐,一個想法油然而生:“生活已然很無聊,不如再無聊些叭”。 於是,我決定開一個專題,便稱之為kimol君的無聊小發明。 妙…啊~~~
沒有錯~ 面對來自小姐姐的任務,kimol君自是當仍不讓,開啟美圖秀秀,嗖嗖兩下便搞定了,成功收穫兩顆小愛心❤️❤️~
正當我沾沾自喜的時候,小姐姐又發來一個壓縮包,說是同學和閨蜜的,讓我幫忙一起弄一下。我開啟一看:
37張照片,我能怎麼辦? 我也很絕望呀…
畢竟有一顆炙熱助人的心(畫外音:“畢竟是小姐姐讓幫忙”),不可能放著不管,但總不能一張一張的調叭,看來只能寫一個小工具來批次處理了。
一、思路分析其實,照片處理要求很簡單,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調整圖片尺寸(即寬x高),另一個是調整圖片的大小(即壓縮)。為了實現這兩個功能,利用python中的PIL庫即可,其安裝方法如下:
pip install pillow
說明:PIL官方版不支援python3,不過非官方pillow可作為其替代品。 匯入相關的庫:
from PIL import Image
讀取圖片:
image = Image.open('xxx.jpg')
利用resize()函式即可對圖片的尺寸進行調整:
image = image.resize((width, height))
其中width和height分別為預期調整的圖片寬和圖片高。
利用save()函式即可對圖片進行壓縮,進而調整其大小:
image.save('out.jpg', quality=60)
其中quality表示壓縮的比例。
二、調整尺寸首先一個函式,用於調整圖片的尺寸:
def resize(inImage, width, height, inplace=False): ''' 將圖片調整為指定尺寸 ---------------------------- 引數 inImage:需要處理的圖片地址 引數 width:預期圖片寬度 引數 height:預期圖片高度 引數 inplace:是否覆蓋原檔案 ---------------------------- 返回 outImage:壓縮後的圖片地址 ''' if not inplace: # 如果不覆蓋 outImage = '%s-out.%s'%(inImage.split('.')[0],inImage.split('.')[1]) else: outImage = inImage image = Image.open(inImage) image = image.resize((width, height)) image.save(outImage) print('"%s"調整成功!(尺寸:%dx%d)'%(inImage, width, height)) return outImage
三、調整大小首先定義一個函式,用於獲取圖片的檔案大小:
def get_size(fileName): ''' 獲取圖片檔案的大小(KB) -------------------- 引數 fileName: 檔名 -------------------- 返回 fileSize:檔案的大小 ''' fileSize = os.path.getsize(fileName) fileSize /= 1024 # 將單位轉為KB return fileSize
然後,透過不斷調整壓縮比率quality,來使得圖片到達指定的大小,具體過程如下:
def compress(inImage, targetSize, step=5, quality=75, inplace=False): ''' 將圖片壓縮到指定的大小 ------------------------------- 引數 inImage:需要處理的圖片地址 引數 targetSize:預期壓縮的大小 引數 step:每次迭代的壓縮比 引數 quality:初始壓縮比 引數 inplace:是否覆蓋原檔案 ------------------------------- 返回 outImage:壓縮後的圖片地址 ''' if not inplace: # 如果不覆蓋 outImage = '%s-out.%s'%(inImage.split('.')[0], inImage.split('.')[1]) else: outImage = inImage fileSize = get_size(inImage) while fileSize > targetSize: image = Image.open(inImage) image.save('temp.jpg', quality=quality) fileSize = get_size('temp.jpg') quality -= step # 調整壓縮比 if quality < 0: print('"%s"壓縮失敗!(請調整step)'%inImage) return if os.path.exists('temp.jpg'): copyfile('temp.jpg',outImage) os.remove('temp.jpg') # 移處臨時檔案 print('"%s"壓縮成功!(大小:%.2fKB)'%(inImage, fileSize)) return outImage
四、整合程式碼將resize()和compress()兩個函式整合到一起:
def adjust(inImage, width, height, targetSize, inplace=False): ''' 將圖片調整為指定格式(包括尺寸及大小) ------------------------------- 引數 inImage:需要處理的圖片地址 引數 width:預期圖片寬度 引數 height:預期圖片高度 引數 targetSize:預期壓縮的大小 引數 inplace:是否覆蓋原檔案 ------------------------------- 返回 outImage:調整後的圖片地址 ''' if not inplace: # 如果不覆蓋 outImage = '%s-out.%s'%(inImage.split('.')[0],inImage.split('.')[1]) else: outImage = inImage resize(inImage, width, height, inplace=inplace) compress(outImage, targetSize, inplace=True) return outImage
呼叫方法如下:
if __name__ == '__main__': adjust('xxx.jpg', 600, 800, 100)
隨後,透過寫一個迴圈,將壓縮包裡的所有圖片進行處理,便得到了預期的格式。
寫在最後其實,這個小工具還有許多可以完善的地方,比如針對壓縮方式、圖片質量、效率等等都能做一些最佳化。此外,當然也可以考慮做一個GUI以更加方便的操作。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試試哦,沒準哪天就有小姐姐找上門了呢~
我是kimol君,咋們下次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