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密碼、指紋後,“刷臉”成了移動支付又一解鎖的重點。

科技君現在買杯奶茶也會被收銀員友情提示:“如果刷臉支付會隨機返現。”移動支付普及後,線下商超也都出現了提供自助收銀的機器,其中,幾乎所有都是支援刷臉支付的。

那刷臉會成消費者日後結賬的最優選擇嗎?

補貼無上限,線下遇冷

2018年12月,支付寶推出首個刷臉支付產品“蜻蜓”,三個月後微信推出刷臉支付機“青蛙”。

所謂的刷臉支付,即無需使用手機,拿“蜻蜓”舉例,通過支付寶裝置螢幕上的攝像頭選擇“人臉識別”帳號,即可在10秒內完成刷臉支付。與現金和掃碼支付相比,刷臉支付的效率提升,無須通過工作人員進行支付確認。

理論上,刷臉支付能作為人工收銀的補充,能提升支付速度,降低人工成本,於是線下尤其是便利店、商超等支付場景就成了兩家移動支付巨頭相爭的“虎狼之地”。

看來,消費者對這個新奇玩意兒還是呈一種謹慎保守的態度。

支付方式“過界”?

刷臉線上下遇阻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生物資料採集方式為消費者蒙上一層隱私安全的擔憂。

大資料時代,雖然我們避無可避地面臨著個人隱私的曝光。消費者能接受密碼、指紋,但真要將自己面容交付給第三方進行支付操作,想想還是需要慎之又慎。

目前,支付寶與微信的刷臉裝置均採用3D結構光攝像頭方案,並通過多維校驗保障安全性。此外雙方也都針對可能存在的風險,採取全額賠付的保底政策,以降低使用者使用的心理負擔。

在產品體驗上,科技君不得不吐槽,在公共場合,尤其是排隊的時候,把自己的臉直對鏡頭,其實會讓人感到很尷尬,機器的反應時間需要好幾秒,因此科技君以及周圍的小夥伴從未使用過刷臉支付裝置。

綜合來看,刷臉支付更在於給使用者多一種支付選擇,掃碼支付的方式仍將是未來一段的主流。從安全性到使用者體驗,刷臉支付都有待進一步完善。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風口來臨,2019社交電商爆發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