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網際網路之後,世界資訊產業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與5G融合,將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新的力量。
12月10日,在2020全國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大會中,物聯網和通訊行業多名院士、專家及企業代表,共同探討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以及如何利用物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的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
需從碎片化跨越為整合創新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截至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已達到35.8萬億。作為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整合大資料、雲計算等基礎算力,加速落地應用場景,從而實現從萬物互聯邁向萬物智聯。與大資料融合發展的物聯網,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科技創新最重要的基礎設施。
“我國蜂窩物聯網終端使用者數已超過10億,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註冊量已突破75億,物聯網正在步入加速發展期。”中國通訊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延川表示。
據瞭解,碎片化一直是物聯網的鮮明特點。從通訊協議角度來看,目前沒有一家公司能夠獨攬整個市場,晶片廠商、系統廠商、雲服務商等,每家公司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做硬體和平臺,對一個製造型企業來說,要把不同供應商提供的裝置全部在一個聯網環境下管理起來,無論時間還是成本都要進行大量投入。
對此,中國通訊學會物聯網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電子學會通訊分會主任委員朱洪波認為:“網路發展到現在,已經基本能滿足人們無處不在的資訊傳輸和互動的需求,但當網路連線到萬物的時候,如何按需互聯,還要進一步探索。”
“目前來看,物聯網發展的關鍵是要將網路應用覆蓋到非智慧終端,讓終端能夠進行互動,但現在很多技術還存在碎片化的特徵,未來要解決系統整合的問題,連線的系統和環境必須智慧化。”朱洪波表示,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物聯網所蘊含的真正戰略意圖,目前業內可能更加集中於支離破碎的技術研發,如感測器、大資料、網路安全、人工智慧等技術,“這些技術當然也很重要,但這只是整個物聯網和工業4.0時代的一個區域性。我們需要有一個頂層的系統性戰略設計和規劃。”朱洪波說。
需打破多雲壁壘雲網融合
“預計2025年,全球物聯網總人均數超過240億,智慧健康、智慧車聯、智慧家居、智慧環保等,將會推動物聯網應用爆發式增長,大量的新產品、新業態、服務新模式將蓬勃湧現,深刻改變傳統產業形態和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引發產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浪潮,引領我們邁入萬物互聯的智慧社會。”張延川說。
在5G加持下,物聯網正在向智聯網過渡,在這個過程中,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無縫融合,提升了物聯網的作用和價值,開拓了各類新的應用場景。此外,物聯網也正在成為工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如何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建設,成為眾多專家學者關心的焦點。
“目前我們國家企業上雲的比例並不高,只有40%左右,而歐洲是70%多,美國則是80%。如果這個情況不能很好地解決,就會影響我們工業物聯網的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認為,目前我國上雲的環境尚需最佳化,不同公司各朵雲之間還相互割裂,難以實現資料共享,未來要探索多雲互連、雲網一體。
在劉韻潔看來,企業內網是工業網際網路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創新的基礎保證。目前我國企業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如何在不同技術層面上解決定製化問題,仍有待深入研究。
“很多企業已經能實現完全自動化生產,但企業的內部網架構卻是比較隔離的網,應用沒有統一標準。”劉韻潔認為,這需要採用新型技術最佳化現有生產系統,實現工廠管理控制系統扁平化,支援柔性靈活調整。例如利用工業無線、5G等技術建設工廠內無線網路,實現生產環節網路全覆蓋。支援更靈活的生產線動態重構。實現工廠內人員、裝置、物料、產品各生產要素的互聯,為工廠實現個性化生產、柔性製造、協同製造以及安全巡檢、裝置監測、影片監控等業務應用提供基礎網路支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