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智慧手機的到來加速了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和覆蓋;也有人說,智慧手機帶來的新浪潮才剛剛開始,不管是移動網際網路本身,還是其他的各行各業,都將因為智慧手機在其中作為樞紐的作用為更多的人所熟悉。假如說,智慧手機只是工具的載體,那麼輸入法更是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比如新的網際網路時代的流量入口的角色。
中國的輸入法經歷過五筆、語音、手寫等多種輸入方式的時期,不同的時期因為使用人群的不同而發生著不一樣的變化,在當今,人工智慧AI能力的加入使得巨頭們開始加速在輸入法方面的較量,比較明顯的是,效率高且門檻更低的語音輸入正在取代鍵盤輸入/手寫輸入成為新的主流。
聚焦語音輸入:第三方輸入法的大變局
從當前的形態來看,智慧手機原生的輸入法在創新和使用者群體的體量上遠遠不如第三方手機輸入法,以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釋出於2019年的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第三方手機輸入法的使用者規模就達到了7.29億人,預計2020年將達到7.46億人,幾乎佔據總人口的7成還多!
正因為如此,在嘗試推動語音輸入這種適合所有年齡群體的輸入方式上,第三方輸入法率先做出了反應。以百度為例,百度早在2019年就已經全面完善了全感官互動體驗,以語音輸入為基礎,同時結合新一代年輕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打造了包括中英自由說、方言自由說、離線語音、AI鬥圖、凌空手寫、AR表情等新技能,從創新和為年輕人量身打造的個性化表達方式來說,百度更"懂"年輕人。
本身就以輸入聞名的訊飛輸入法,本身在語音識別上就有較高的識別效率和準確性,當前,更是實現了高速語音輸入、中英文免切換輸入、方言輸入以及行書、草書、生僻字的識別等等,雖然在創新上嘗試的不多,但專一性更強!
搜狗在語音輸入方面嘗試的以語言為核心的AI加成,其先後先後推出了中日韓語音隨心譯的功能,模仿明星、動漫人物的語音變聲功能,同時也完善了盲打鍵盤、表情包等功能,以提升使用者的表達能力和趣味性。從個性化的表達方式和貼合當代年輕人的個性上而言,它與百度有許多重疊的地方。
AI能力多元化:百度專注"細節"!
在AI的深度應用上,第三方輸入法各有各的想法,從理念和方向上來說,大家都是對的,大家發力的方向也是當前最合理的。但對細節的關注上,各家有各家的"小算盤"。
以語音輸入的準確性為例,訊飛從來都喜歡宣傳其在語音輸入的準確性的優勢,據說已經達到了98%的準確率,且能夠支援1分鐘輸入400個字;搜狗當然也不例外。
而百度推出的全語音輸入,則是更深層次的應用了其新推出的線上語音的"流式截斷多層注意力建模"(SMLTA)技術,按其說法,是"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局部注意力建模識別精度超過全域性注意力模型",以及"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部署線上語音互動注意力模型"。該技術可以解決傳統模型存在的"時延性"問題,百度方面宣稱其"將線上語音識別精度提升了15%,超越行業最高水平15%"。
顛覆輸入法認知:百度更懂商業變現!
在AI技術的浪潮下,各大輸入法品牌雖然在當前上各有優劣,比如上面提及的近期目標和遠景目標,大家只要是一致的,最終其實都能達到終點、都可以實現。但重要的還有別的..
以商業變現為例,就目前而言,訊飛在嘗試打通與硬體的通道,從而抓住部分特殊的使用者需求;而搜狗則停留在原有的基礎上"吃現成",也可以說這是專注的一種;但百度則有更多的操作空間,比如百度輸入法的AI探索版研究出了各種IP合作,各種IP面板和表情直觸年輕使用者的需求,甚至百度輸入法還針對海外使用者設計了本地網紅合作推廣等定製化傳播--從而打通了B端合作的可能。
進入5G時代,影片社交時代明顯已經到來,以往我們面對的是"二維"的社交,而現在我們面臨的是更趨向於全感官的社交,以微信在最近一年推出的朋友圈小影片功能為例,微信想要打造"社交+泛娛樂"的野心盡顯!而如果我們還是隻將輸入法當做是一個簡單的"交流工具",顯然是放棄了對它的更多探索,但如果能夠將AR等應用加入到這裡面去,想必社交泛娛樂還是有非常大的前景的!
此外,輸入法互動的突破也成了第三方輸入法品牌極力研究的物件,以百度為例,新的"凌空"手寫功能嘗試的是透過手機攝像頭+AI感知結合在一起的方式"識別"動作從而轉變為文字,但你可能覺得這有點類似於智慧手機身上"不太實用"的華麗功能而已,卻沒想到這可能是輸入法脫離不同終端的一種嘗試。
未來,凌空手寫或者類似的AI技術出現後,或將從另一個角度推動智慧硬體的體驗提升!
探索不同:是方向還是野心在主導?
從當前的形態來看,搜狗因為擁有強大的搜尋背景和瀏覽器的使用者體量加持,所以搜狗在輸入法的AI演算法應用上更集中向即時資訊、智慧問答等功能發力。
而百度輸入法更像是一個平臺、一個溝通者,讓人與終端的互動變得更多元化,從而融合各種環境資訊作出決策、推薦,然後幫助人們獲得生活的服務。
科大訊飛在現有的格局上已經向硬體方面做出了探索,其智慧語音目前應用的範疇還有些狹窄和單一,教育目前已經透過硬體產品在嘗試了,那麼醫療和近年來火爆的智慧家電呢?其實也可以作為它的另一種突破方式。
總結:
總的來說,第三方輸入法的使用者體量或許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有太大的增速,但誰能夠在別家既有的"蛋糕"分一杯羹,最重要的得看誰更能夠抓住新時代不同使用者群體的需求,打造出低門檻、高效、好用的輸入法品牌!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