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有海思,海思不僅僅是華為晶片的備胎,更是中國半導體行業晶片設計的一座最高山峰。然而,人家一紙命令這座山峰倒了、塌了,因為失去了製造的基礎、沒有了先進製造的支撐。可是就在昨日,國內代工技術最強的中芯國際又陷入了“斷||頭”的處境,短期內不能發展到10nm以下製程水平,這就是中國科技的現實,也是中國工業界的悲哀。
斷了華為,是毀了中國的積體電路設計能力華為是世界領先的通訊領域主導者、領導者。這一點是得到全世界科技界和通訊界認可和欣賞的,然而,這卻觸犯了那一個最大國家的利益,尤其是在極其重要的通訊領域更不能令其容忍。自然,華為認為自己一直是在做一個商業科技的工作,然而“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就是華為領先的5G技術以及遍佈世界的華為鋪設的5G網路成了人家的眼中釘、肉中刺。
曾經,華為認為既然美國不賣給自己晶片,可以自己設計,於是雪藏了十年之久的“海思”橫空出世,作為備胎和臺積電合作,要真正緩解華為的“晶片”之危。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使用美國技術不足10%的臺積電因為一個“任何使用美國技術”的供應商都不能給華為供貨的規定,最後也只能不給海思供貨。
雖然,據說華為儲備了兩年的晶片,主要是為5G網路裝置準備的,但是華為的輔助業務——手機業務遭受了巨大的打擊:無奈之間,榮耀獨立出去了。然而,即便是某些美國晶片企業獲得一定的供貨申請,但是也是在極其區域性的方面,甚至傳出可以供貨的是華為的4G手機晶片,這對於華為又有什麼意義呢!
兩年的時間裡,華為期盼著奇蹟發生、也努力地尋找著出路。例如那個在三年的時間將晶圓製造製程技術連升三級、也給華為生產了不少的晶片的中芯國際,隨著製程的不斷提升,華為的春天也許就會到來。
然而,然而,……
斷了中芯國際,是毀了中國晶片製造的根基美國的第二波打擊還是來了。華為已經被斷了退路,現在能夠給華為帶來希望的中芯國際也進入了實體清單。
根據規定,美國公司已經無法自由地向中芯國際提供技術與產品,必須得到許可才行,關鍵是,來自美國的10奈米及以下半導體晶片生產所需的特定技術與裝置將被直接拒絕出口。
雖然有人說,中芯國際的營收絕大部分來自0.15/0.18微米、55/65奈米以及40/45納米制程,目前其最先進的14/28納米制程僅佔了14.6%。可是,半導體的晶片市場就是一個不斷基本升級的路線,臺積電已經在研發3nm、1nm,中芯國際還停留在14nm,如果沒有了進步的路徑,未來中芯國際也就沒有了未來。
歷來以“中國製造”為榮的中國發現,我們的製造其實太低端,別說“中國智造”,其實連那個“中國製造”還稱不上,說是“中國組裝”還差不多!
未來的系統打擊還有什麼?晶片行業是最為基礎的產業之一,是所有產業的基礎,尤其是在數字化快速演進的時代裡,晶片必然是不可或缺的。
晶片設計能力最強的海思被斷供了,製造能力最強的中芯國際半殘了,人家還要禁止和打擊哪裡?未來我們會看到人家會沿著設計、製造、裝置、材料等這條鏈條向中國企業出手,直到中國半導體企業完全被完全約束住。
也就是說,如果中國的半導體裝置有了長足發展,進而推動中芯國際們進入10nm、7nm,那麼這些裝置廠商就會成為被限制和約束的物件。所以,建立內外“雙迴圈”的產業鏈已經成為不可迴避的選擇,儘管這需要不少的時間去努力奮鬥!
給我們十年的時間,到時候主動和積極的就是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