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中芯國際是大陸晶片製造技術最先進的工廠,市值超過4000億元,是中國實現先進晶片自主化的代表,被廣大國人寄予厚望。聯席CEO梁孟松是中芯國際先進製程工藝的舵手,眼下又是中芯國際面臨抉擇的重要時刻,卻傳出了辭職的訊息。

毫無疑問,梁孟松的去職將會對中芯國際甚至是中國晶片行業產生重要的影響。但抽絲剝繭後發現,中芯國際的這場人事“地震”,與華為竟然有著直接關係。

根據中芯國際三季度的財報披露,來自14/28nm的營收佔中芯國際總營收的14.6%,雖然比上一季度增長了5.5%。但由於是合併披露,外界無法得知這種增長是來自先進工藝14nm,還是成熟工藝28nm。

眼下中芯國際已經量產的14奈米被外界熟知的客戶只有一個華為海思。去年底中芯國際宣佈量產14奈米時,華為海思便率先把原本交給臺積電生產的麒麟710A晶片訂單轉成了中芯國際,由此帶動中芯國際先進工藝營收的增長。今年初,中芯國際還宣佈把14奈米晶圓的產能從3000片提升到15000片。

但是美國的一紙禁令,打破了中芯國際的佈局。受晶片禁令的限制,包括臺積電、三星、中芯國際在內的晶片代工廠都無法再為華為海思代工晶片。

然而臺積電有高通、聯發科、蘋果、英偉達、AMD、博通等晶片大客戶,三星有自家龐大的產能需求撐著。

只有中芯國際成了“孤家寡人”,在臺積電和三星面前,中芯國際的14奈米先進工藝在技術、良率和成本上都不佔優勢,其他企業也不會像華為一樣願意扶持中芯國際。失去華為的訂單,梁孟松和他的先進工藝就失去了“靠山”。

梁孟松在辭職信透露,他加盟中芯國際後,帶領團隊在3年裡實現了28奈米到7奈米的突破。但EUV光刻機卻是中芯國際邁不過去的坎,2018年初中芯國際斥資1.2億美元從ASML訂購了一臺EUV極紫外光刻機至今沒有到貨,其中的原因正是受了美國的阻撓。

除了光刻機以外,上個月中芯國際還被美國列入“涉|軍企業名單”,本月17號美國又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EUV光刻機的缺貨以及美國的打壓,成為中芯國際先進工藝面前的兩座大山,難以逾越。

因此中芯國際引入蔣尚義逼出梁孟松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因為蔣尚義追求的技術路線是先進封裝技術和小晶片,與梁孟松倡導的先進製程完全是兩條不同的發展方向。失去華為的訂單後,梁孟松也很難說服中芯國際董事會繼續推進7奈米、5奈米甚至是3奈米的研發。

對中芯國際來說,或許這是一個無奈之舉,自身面臨巨大的困難不說,最大的難處還是沒有客戶,再先進的晶片工藝也要有客戶才能產生價值。前幾年格羅方德和聯電等代工廠宣佈終止7奈米工藝的研發,正是因為沒有客戶支援。

由此可見華為對中國科技產業的重要性,一個營收超過千億美元又擁有強大實力和需求的科技巨頭,為相關上下游產業鏈帶來的價值不可估量。美國選擇打壓華為和中興,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有意為之。

可惜的是,網路上至今仍有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跟風“黑”,我們改革開放40多年,才培養了一個營收超過千億美元的民營企業華為,如果華為倒下了,不知又要多少年才能培養出第二個“華為”。

也有一些網友建議,希望華為把梁孟松博士團隊請過去,畢竟華為也在打造自己的晶片生產線。對於這個建議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52
最新評論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最值得購買的4款5G手機,每款都有一技之長,有你在用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