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資訊通訊等新技術推動下,傳統汽車正在發生革命性變化,新的智慧網聯汽車已成為產業融合創新的重要載體。
智慧網聯汽車發展迅速,展現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也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如何促進全球產業界、學術界與政府部門協力合作,進一步加快建設完善行業生態,已經成為智慧網聯汽車發展面臨的關鍵課題之一。
10月22日~25日,第二屆世界智慧網聯汽車大會在北京舉辦,本屆大會以“共建生態、智領未來”為主題。大會期間,智慧網聯汽車產業突破需要一個創新協同的平臺成為與會者共同的心聲。
推動深層變革智慧網聯汽車已成為產業融合創新的重要載體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深入推進,作為一種常見的交通工具,汽車在資訊通訊、AI等技術推動下,正在發生革命性變化。
新技術催生新應用,北京市市長陳吉寧表示,汽車從一種單純的交通工具,逐漸向大型移動智慧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轉變,這種轉變的典型具象表達正是智慧網聯汽車。
據統計,目前,全國機動車年均增長1500萬輛,已經達到3.4億輛。駕駛人年均增長2500萬人,達到了4.3億人。公路通車裡程年均增加近10萬公里,已經達到486萬公里。
在道路交通持續快速發展之際,智慧網聯汽車技術快速迭代,商業模式不斷創新,應用障礙不斷突破,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為中國改善道路交通環境開闢了全新路徑。
公安部副部長杜航偉表示,智慧網聯汽車將為創造更加安全、更加智慧、更加清潔的道路交通環境提供可靠保障。
除了改善交通環境,智慧網聯汽車還成為產業融合創新的重要載體,推動更深層次的變革。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認為,智慧網聯汽車正在推動汽車產品形態、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費結構和社會執行方式產生深刻變化,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增長潛力。
中國智慧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教授李克強表示,發展智慧網聯汽車,是中國汽車產業的一次重大機遇。在技術層面是戰略性高新技術的支撐點;在產業層面是傳統汽車和新一代ICT產業的跨界融合;在應用層面是車輛從交通工具變為智慧移動空間;在戰略層面則涉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格局。
合作應對挑戰多方協同推動產業發展
智慧網聯汽車近年來取得了較大發展,但它不是孤立地存在,發展成績是各領域協同的產物,既依賴新技術突破,也依賴於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和道路執行法規的建立。然而,智慧網聯汽車的發展,在自動駕駛的法律法規、技術、產業生態等方面仍面臨一系列挑戰,只有各方加強合作,才能推動產業發展。
首先,要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加強政策法規支援。目前,北京已在全國率先發布了《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封閉測試場地技術要求》,制定了全國首個《自動駕駛車輛模擬模擬測試平臺技術要求》團體標準,努力完善智慧網聯汽車的科學管理體系。杜航偉表示,要堅持規劃引領、標準先行,建立健全與中國基本國情相符的產業政策體系;深入研究智慧網聯汽車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管理制度和關鍵技術;積極推進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程序,修訂完善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政策;建立健全標準體系,推動智慧網聯汽車產業高品質發展。
其次,應注重技術協同創新,保障技術應用安全。發展智慧網聯汽車,一方面要加強技術創新合作,攜手突破共性技術。苗圩表示,支援企業開展協同創新,攻關智慧網聯汽車計算基礎平臺等關鍵共性技術,建立面向未來出行的融合創新平臺。另一方面,要堅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加強安全技術和裝備部件的研發應用,推動交通安全需求場景技術研究和應用創新。
最後,需要完善協同機制,共建產業生態。在部門、行業間實現通力合作,堅持開放融合。交通運輸部總規劃師王志清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促進自動駕駛發展的頂層設計檔案,堅持互利共贏。在驅動產品升級迭代、生態服務持續完善方面,上海汽車集團Quattroporte王曉秋建議,努力構建資料共通、生態共享的出行服務大平臺和大生態。此外,協同合作也離不開國際交流。苗圩表示,將全面落實中國汽車產業對外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健全政府、企業、機構多層次多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機制,加強與相關國家在政策規劃、標準法規等方面的協調和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