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真的讓老百姓的錢流向外地了嗎?
其中反對電商的人有這樣一個觀點:本地消費者如果在實體店購物,資金就會在“本地”流動,(比如:張三賺李四的錢,李四賺王五的錢,王五又返過來賺張三的錢)如此形成所謂的“良性”迴圈,以此“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說如果大家都網購,錢都流向外地了,“本地”經濟就停滯不前了。
我今天就這個話題談談個人淺見。
1.【地區性發展不平衡一直就存在,全球各國都會遇到這個難題】
①.“南方經濟碾壓北方”已非空穴來風,人和錢都在往南流。
有兩件事,讓人們突然意識到中國經濟格局已經發生巨大變化。
一件是剛公佈不久的科創板首批名單,9家企業,南方佔據8席,北方僅佔1席。
一件是此前公佈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排名,前十城市中,南方佔9席,北方只有北京1城入圍。
這些具象的變化反映在經濟資料上,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任志武算過一筆賬,2018年上半年南方經濟在全國經濟的比重已經上升到62%,相應的北方佔比下降到38%。
在新中國成立後到改革開放前,南北經濟份額幾乎旗鼓相當。
40年變遷,南北經濟的天平已經越來越傾向南方。
②.東西不平衡:三大灣區“金邊地帶”形成虹吸效應。
全球化時代,向海而生的灣區是每一個國家的“金邊地帶”,世界經濟總量的60%為灣區所創造。
在美國,西岸的舊金山灣區和東岸的紐約灣區分別作為科技和金融中心,支撐起了美利堅的經濟大廈。
在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灣區、環渤海灣區,同樣成為閃亮的“金邊地帶”。這些地區聚集了大量優勢資源,對人才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2019年,來自三大灣區的富人,佔到了新財富500富人榜上榜人總數的77.8%,其財富佔到了83.96%。
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較大,2017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農村居民的2.81倍。
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差距、城鄉教育差距、城鄉醫療差距仍很明顯。
④.地區性發展不平衡不是電商的鍋,電商最多是助推作用。
江浙廣沿海發達不是電商促成的,而是江浙等沿海經濟發達,產業聚集多,物流發達,營商環境好,適合電商發展,促進了電商的發展。
2.【消費者如果在實體店購物,資金就真在“本地”流動了?】
①.實體店賺到錢了,大多數資金流向了房地產。
在過去20年,商品房銷售額增幅太大了,比GDP猛太多。
2019年的GDP大概是2000年的10倍,而房地產銷售額則是當年的40.59倍。
2000年,商品住宅銷售為3228.60億元,2019年為139439.97億元,是當年的43倍。
如果看人均GDP,2000年時為7942元,2019年為70892元,20年前後之比為約9倍。
②.實體店賺到錢了,一部分資金流向了國外。
早在2017年,胡潤就表示:“十年來,中國高淨值人群考慮移民的人數一直保持在60%左右”。
而據亞非銀行曾釋出《2019年世界財富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富豪移民到國外的人數再次創下新高,達到了1.5萬人,增長50%,位居世界第一。
另外,中國排名前100名中,基本設立了離岸信託,透過這個工具來保障財富。如此多的富豪移民,帶走的那就是上萬億的財富,可以說是“掏空中國”。
富豪們有了財富之後,有些富豪就開始享受,如買豪宅豪車,私人飛機,遊艇等等;還有一些是拿來做投資,讓財富增值;
據調查,中國富人更信任外國品牌:例如,52%的富裕消費者表示,他們信任外國品牌,而如此表示的主流消費者僅為11%
在巴黎、倫敦、紐約,在LV、Chanel、GUCCI等專賣店,中國富人一擲萬金的掃貨行動既讓店員笑逐顏開,也讓在一旁的外國友人連聲驚歎:“中國人太有錢了!”
④.事實證明:實體店賺到錢了,錢就是他的了,怎麼花就是他的事了。
張三賺了李四的錢,並不一定會返回給李四。
3.【想要花出去的錢流回來,要看兩個指標:就業率和新增就業】
①.近年來,就業規模不斷擴大。
2013—2018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連續6年保持1300萬人以上,2018年末全國就業人員總量達7.76億人,失業率保持低位執行。
2019年,就業延續總體平穩的態勢。預計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和登記失業率均處於預期控制目標之內。
②.就業結構持續最佳化。
第三產業吸納就業能力顯著增強,三次產業就業人數佔比從2013年的31.4:30.1:38.5,調整為2018年的26.1:27.6:46.3,“倒金字塔型”就業結構形成。
2014年城鎮就業人員比重首次超過鄉村,2018年佔比達56.0%,比2012年提高7.6個百分點。
④.重點群體就業保持穩定。
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創業人數連年實現雙增長,年底總體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
年均幫扶超過550萬失業人員再就業,超過170萬困難人員實現就業。
截至2019年11月底,累計幫扶1192萬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增收,121萬因去產能下崗的職工得到妥善安置。
⑤.就業質量穩步提升。
勞動者就業渠道更加多元,工資收入穩步提高。企業用工日益規範,勞動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社會保險覆蓋範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4.【我們真的要反電商嗎?】
①.事實上反電商沒有必要。我問那些反電商的人:你們網購嗎?沒有人回答我,但我想多數人也會上網買東西的。
據統計,中國網購使用者每年都在增長。
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國網購使用者人數從44772萬人增加到63882萬人,網購使用率從63.1%提升至74.8%。
②.電商深度融入縣域經濟,對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好處多多。
已經成立多年的小米合作社,在新農人的帶領下,發力線上銷售,雙十二在拼多多平臺實現銷售2萬餘單。
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
今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逆勢而上,均呈現兩位數逆勢增長的態勢,跨境電商正在不斷積聚外貿發展新動能。
據相關資料統計,2020年第2季度,中國跨境進口零售電商市場規模為1186.3億元,環比上漲36.5%。
目前我國共有1.97萬家跨境電商相關企業,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跨境電商相關企業2356家。
5.【我們是要反電商,還是要反假貨反詐騙?】
①.假貨威脅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毒酒、假藥、劣質化妝品、劣質機械裝置,讓消費者談“假”色變,甚至威脅到了消費者的生命。
“阜陽劣質奶粉”、“廣州散裝假酒”、“四川毒泡菜”等接二連三的食品質量安全事故,使消費者對正品的消費品也不敢用、不敢吃、不敢喝、不敢行。
②.假貨損害消費者切身利益也淡化了市場誠信意識。
假“名牌”貨不抵值,假珠寶玉石都是仿製品,“二手貨”、“水貨”、劣質產品直接造成了消費者精神和物質的損失。
消費者常常無處申訴,這讓消費者對名優產品的購買失去了信心,
市場競爭應該是建立在公平、公正、公開、有序的社會環境下,是有規則的競爭。
而假冒偽劣則是透過剽竊技術、假冒品牌、跟風仿冒、製售劣品、廉價拋售、高額回扣等不正當競爭的卑劣手段搶佔市場,
從而破壞“遊戲規則”,造成了真貨鬥不過假貨,好貨鬥不過劣貨的社會怪象。
④.我們要反的並不是電商,而是假貨、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