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追捧和2019年的橫向淘汰賽後,藉著疫情帶來的爆發式需求增長,社群拼團在今年下半年成了萬眾矚目的寵兒,並被行業預判為新的萬億市場。
6月起,網際網路巨頭紛紛佈局社群團購,滴滴“橙心優選”、美團“美團優選”、拼多多“多多買菜”相繼出現。隨後,自11月起,幾家巨頭又以投資方式入局,十薈團完成1.9億美元C3輪融資,阿里巴巴領投;京東以7億美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並將社群團購定義為戰略級業務……
“巨頭收割”是很多垂直網際網路行業的終局,但在社群團購這個特殊的業態裡,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最終盈利邏輯會和其它電商平臺一樣嗎?巨頭入局後,各環節會受到什麼樣的挑戰?市場競爭走過補貼階段後,拿什麼留住使用者?
社群團購生態鏈中誰在賺錢?一個社群團購商品,從供應商倉庫到平臺倉庫(中央倉及網格倉),再到團長、消費者處,雖然相較一般的線下零售業態減少了中間商的環節,但基本的零售鏈條角色依然存在,包括供應商、渠道(平臺)、終端(團長)等,網際網路公司入局後,還增加了加盟商的角色。
中間環節更少、獲客和履約成本更低,理論上,在訂單足夠密集的情況下,社群團購生態鏈中的各種角色和業務環節都可以盈利。只是目前階段,部分環節的收益還存在不穩定因素。
現階段,大部分社群團購平臺的盈利模式仍是賺取商品差價。“平臺未來可能會賺到服務費和廣告費,不過現在還是各種其它角色和平臺互選的階段,不存在粘性。”一位接近社群團購頭部平臺的業內人士透露,“在官方‘叫停’之前,部分網際網路大廠的補貼極大,為了保持優質供應商利潤,同時壓低終端價格,平臺一單甚至要補貼訂單價的200%。”
據介紹,原本的獨立社群團購平臺,大部分為自建物流,覆蓋中心倉、網格倉和團長“三倉”。部分網際網路公司入局採用了更輕的運營模式,將物流緩解環節開放加盟。不過,作為平臺“分攤成本”而產生的角色,加盟商的日子並不好過。
有網格倉加盟商
,平臺對加盟商有明確的要求,需要足夠面積的倉庫,還要有分揀能力,加上司機等人員成本以及配送,即便日訂單達到大幾千自己還是要“倒貼錢”。
相對其它角色而言,團長的壓力就小了很多,大約會獲得交易額的10%作為佣金收益(部分類目商品可能較少),而原本就有門店或其它形式站點的團長,幾乎是零成本兼顧團長角色。“就是多勞多得,訂單多我就多賺點,訂單少我就少賺點。”一位原本就經營社群超市的團長表示,自己在十薈團、美團優選以及當地的小平臺裡都有業務,她每天都裡會挑各平臺中的最優惠的商品推到群裡。
而這種“吃百家飯”的團長並不少見,“總能賺到一些”。
巨頭入局,哪些角色面臨挑戰?據瞭解,社群團購在2019年已經經歷過一輪橫向淘汰賽,留下來的獨立平臺,在網際網路平臺入局前,已經形成了相對健康的經營狀態。但網際網路平臺的入局,給既有的獨立平臺帶來了不小的衝擊。
網際網路平臺入局前,十薈團在武漢的毛利一直保持在接近20%,但隨著美團、拼多多以及滴滴的入場,當地毛利下降了4%以上。另一位接近興盛優選的人士則表示,巨頭衝擊之下,平臺在大部分地區的GMV下降超過了30%。
一位社群團購觀察者表示,團長都是逐利的,能給到更多收益的平臺一旦出現,團長就會快速轉舵,把自己手裡流量迅速稀釋,分攤給各家平臺。
“美團和拼多多前端的流量有絕對優勢,可以無縫給到社群團購業務,但也有網際網路平臺入局有難度。”上述觀察者表示,“以滴滴為例,其原本流量和社群團購並不匹配,相當於重新起盤做新業務,所以他們在地推上要花很多心思才行。”
另有團長透露,新入局的網際網路巨頭對團長的吸納“特別瘋狂”,這也讓行業中進入了很多“傻瓜”團長。所謂這些團長不懂運營和服務的團長不會長久,但他們的短期存在也會影響到使用者體驗。
“新平臺優惠力度很大,很多人如果第一次購買就遇到不懂的團長,體驗很差的話,以後恐怕就不會買社群團購了。”該團長談道。
價格戰過後,誰還能留住使用者?星瀚資本創始合夥人楊歌向億邦動力指出,社群團購是一個典型的集中度低、散度高的行業,市場壁壘比較低,規模化能力偏弱,不容易集中化和標準化。“社群團購市場達到萬億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否能夠有千億市場被幾家公司整合,很難說。”他談道。
價格敏感度偏高的受眾群體,對平臺忠誠度偏弱的團長,這些都意味著社群團購平臺的多元競爭局面很難被打破,同時也是補貼大戰始終存在的原因。在這個生態裡,不僅要補貼使用者,還要補貼團長。
“不過,就像滴滴、美團在原有領域的勝出一樣,社群團購平臺的補貼也會結束,只要有一家把其它企業打出場。”有網際網路行業從業者指出,充電寶、打車等行業,市場沒有絕對集中的時候,價格也非常低,但那只是市場競爭的階段性特點,只要企業得到了持續的市場佔有率,去除了補貼也一樣會具有粘性。
除了補貼之外,社群團購企業還能做些什麼才能留住使用者?
(1)留住團長。據一位行業人士透露,某些平臺上,為平臺創造價值的團長佔總數的比例不到10%。由於社群團購門檻較低,做好社群團購的關鍵點在於團長是否具備社群運營能力,社交能力、供應鏈的組織情況等要素都影響經營效果。平臺除了補貼之外,應該在團長服務方面多做投入,比如讓地面團隊及時解決團長的問題,在選品和運營方面為團長提供指導等,雖然很難標準化,但一定要重視。
(2)明確生態位。和電商平臺一樣,用拓展不同的品類優勢和服務模式,去獲取使用者的差異化認知。比如,使用者買3C會第一時間想到京東,買服飾會想到天貓,社群團購平臺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優勢品類,而不侷限於生鮮,價格敏感使用者也有更多消費需求。
(3)提升整體效率和服務。有投資領域人士指出,長期來看,社群團購平臺在上游要加強對供應商的管理,降低經營成本以迎接持久戰。忠誠客戶的流量粘性除以穩定高效的供應商成本所獲得的資料,才代表社群團購平臺逃離價格戰的能力。
另有行業觀察者指出,作為下沉的私域流量的承接,社群團購已經成為了和傳統流量電商、新興影片電商等市場並行的重要市場,網際網路平臺一定會持續入局,日化、保健品甚至電器等大件標品、服飾等非標品也都可能在其中找到機會。而由團長組成的海量網格化終端,也會為社群服務商業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