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告別野蠻生長的年代。

在搜尋欄裡搜尋“反壟斷”,出現在首位的便是“微軟反壟斷案”, 又稱“微軟反托拉斯案”,指1997年10月開始微軟涉及的一系列反壟斷案件,這開啟了美國對網際網路巨頭的反壟斷歷史。

2014年10月,歷時4年的“3Q”大戰最終落下了帷幕。騰訊與奇虎360之間的訴訟戰,也被認為是中國網際網路首起反壟斷案。從那時至今,中國的網際網路未曾出現同量級的反壟斷案件。

2020年12月14日,我國網際網路反壟斷開啟新的征程。

近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收購銀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股權、閱文收購新麗傳媒控股有限公司股權、深圳市豐巢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收購中郵智遞科技有限公司股權等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依據《反壟斷法》第48條、49條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各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目前,三家公司已經全部向媒體表達了按照監管要求,積極整改的態度。

經過數十年發展,以BAT為代表的企業在中國網際網路市場崛起,巨頭企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投資所覆蓋的版圖越來越大,血雨腥風的網際網路競爭,已經有些走向壟斷生意的跡象。

隨著BAT十年的野蠻生長時代即將結束,網際網路巨頭們也走到了流量紅利末期和強監管交匯的十字路口。

大併購浪潮的終結

回顧過去網際網路十年的發展,一共有兩次併購潮。一個發生在2015年,一個發生在2019年。大併購浪潮對行業發展影響深遠,甚至在當時就顛覆了格局。

2015年10月,“十一”假期剛過,美團和大眾點評宣佈合併,這次“行業老大和老二合併,最受傷的是老三”的定律失效。

當年有個段子,曾良(百度糯米總經理)曾對媒體說,百度再投糯米200億元,誓言年底衝上團購行業第二,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併讓曾良瞬間完成KPI ,不過面對兩者合併後的市場規模與體量,百度糯米徹底失去競爭機會。

從“千團大戰”跑出來,和大眾點評合併,37億收購摩拜,讓王興的“eat better,live better”不只停留在了藍圖上,如今美團的市值已經高達1.68萬億港元。

一般來說,如果一家企業市場份額達到75%,該企業就具有獨佔市場的特徵。

如今逼近外賣市場70%市場份額的美團,不止一次陷入壟斷風波。近日,美團被爆殺熟外賣會員,這與10月份國家明令禁止的“大資料殺熟”背道而馳,美團吃相被新華社點名批評。

如果說王興是從無數次苦戰和危機中跑出來的,那程維也不例外。

2015年情人節當天,滴滴與快的宣佈實現戰略合併,讓這場廝殺變成了“閃婚”。據當年易觀的統計資料,截至2014年12月,中國打車APP累計賬戶規模達到1.7億。滴滴和快的的市場份額分別佔比56.5%和43.3%,兩者加起來高達99.8%。這在當時,也引起了反壟斷的質疑。

根據反壟斷法的規定,經營者的市場份額達到二分之一以上,即可推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顯然滴滴和快的合併後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沒有疑問的。但是,法律並不禁止企業具有壟斷地位,禁止的是壟斷行為,所以關鍵看合併後的經營過程中是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從如今的市場上看,滴滴一直在紅線邊緣試探。根據多個第三方資料顯示,目前滴滴擁有87%以上的中國專車市場份額;99%以上的網約出租車市場份額。當然,目前網約車市場的潛力還未充分挖掘,滴滴的統治地位是否穩固還很難說。不過,滴滴不止一次被曝出存在司機端和乘客端抽成過高的現象。

相比於滴滴和快的的早期合併,2015年58同城收購趕集網,則是企業發展到後期戰略轉型的典型代表。

這兩家在2005年先後成立的分類資訊網站的戰爭長達十年之久。自58同城2013年上市後,幾乎每年58同城都會找趕集網進行收購談判,而且對於大公司來講,整合並非易事。

一位參與過土豆優酷合併的人士曾公開表示,整合消化伴隨著巨大內耗,類似土豆優酷的合併,涉及到創始團隊的再分配,雙方員工的協調遣散等等,用了至少三年也沒有完全消化。

一口氣收購了趕集網,58同城也迎來了新的對手。彼時,美團、大眾點評、餓了麼都在虎視眈眈。58同城還與當時O2O的種子選手美團的投資失之交臂,為其後勁不足埋下了禍根,甚至還因產品非標準化,被使用者吐槽為“騙子聚集地”。

今年9月,58同城宣佈私有化,姚勁波告別了他7年的美股之旅。

在這兩次併購浪潮中,還有像優酷土豆、蘑菇街和美麗說,攜程併購去哪兒,陌陌收購探探,阿里巴巴與網易考拉等。在當時,併購是企業走出無休止競爭的出路,合併也是他們自我修復的過程。

只是過去這些商業上的考量,如今也要考慮是否觸犯反壟斷法,鬥魚和虎牙的合併案如今就已經被調查,此後應該很難再見大併購潮。

“To BAT”創業難再現

過去中國網際網路是一個多少有些畸形的生態鏈,BAT站在金字塔頂端,底部是大量30億美元以下的公司,中間是斷層的。而合併之後,出現了一批中間層公司,並且還在迅速成長中。它們打破了BAT對生態的割裂,也讓整個網際網路的結構變得更加穩固。

網際網路下半場 To VC 創業成功的少之又少,這時BAT對於創業者的吸引程度完全不亞於前者。但如果沒有準備好,卻想劍拔弩張,創業者們抱大腿的動作難免會南轅北轍。

業界總結了一類創業模式,即To BAT創業,創業是為了賣給BAT。被譽為下一個“拼多多”的淘集集,是眾多To BAT創業失敗的案例中最典型的。

2019年12月9日,淘集集宣佈併購重組失敗,張正平沒有等來最終的救命稻草。資料顯示,淘集集實際已欠債超過19億,現有資產不足6000萬,這意味著,從成立到失敗,淘集集生存了436天,平均每天燒掉506萬元現金。事後張正平曾反思,當時他把過多時間花在了融資身上,戰略過於激進,當巨頭許諾的融資發生變化時,企業開始暴雷了。

當年張正平因親近阿里,而公開反駁的拼多多,如今市值近兩千億美元,使用者數超過了京東,成為中國第三大電商平臺。

更早的共享單車大戰,ofo站隊阿里,摩拜站隊騰訊,雙方為這個日訂單5000萬次的市場互不退步,兩大巨頭也為二者多次提供資金彈藥支援。最後阿里選擇扶持更有潛力的創業公司哈囉,只是巨頭的蒙蔭下,這些企業並沒有走出自己的一片天,ofo和摩拜結局眾所周知,哈囉今天也面臨青桔和美團出行業務的圍攻。

不僅在共享單車領域,在新能源汽車市場To BAT創業現象也十分明顯。據騰訊《新造車穿越生死線》一文報道,“造車四小龍”中四家都拿了網際網路巨頭的資金,但接受百度苛刻禁業條件的威馬汽車,無疑是發展相對緩慢的企業。百度對其戰略投資的訴求是發展“Apollo(阿波羅)”計劃,不利於威馬與其他網際網路企業的合作。

事實證明,如今,賣給“BAT”的熱潮已經開始冷卻。據華興資本統計,2019年上半年,中國TMT併購市場共發生併購交易相比2018年同期減少38%,總交易金額相比同期減少60%。

To BAT的創業將落下帷幕,這類的創業者應該難再如願。

“巨頭買下整個賽道”一去不復返

獨立上市的艱難,併購浪潮來襲,新小巨頭崛起,種種因素疊加下,戰略投資成為最重要的接盤者。

根據公開資料統計,2019年,阿里騰訊兩家1-10月參投的公司涉及投資金額,就已超過千億元,佔到一級市場同期交易總金額的約18%。

相比之下,上海市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總市值為2.8萬億元;深圳300餘家上市公司總市值11萬億元;A股總市值10萬億美元。換句話說,騰訊與阿里的資本能量,甚至已能與一座一線城市比肩。

網際網路紅利時代即將結束,資本天生需要擴張,騰訊是很早就明白“連線比擁有更重要”道理的巨頭。

早在美團點評合併後,騰訊就投資了10億美元。如出一轍,姚勁波曾在接受採訪時透露,騰訊也為58和趕集合並提供了4億美元現金,以讓趕集投資人儘快退出。

但自11月份反壟斷的形式逐漸明朗,巨頭控股的戰略似乎行不通了。根據路透社11月27日訊息,因價格和對監管的擔憂,騰訊、阿里暫停洽購愛奇藝股權,資本市場期待的長影片賽道的整合,被迫按下暫停鍵。

作為過去網際網路根本看不上的賣菜生意,今年卻成為了大風口,巨頭們都想繼續玩“補貼—壟斷—收割”的老套路。近期大廠爭搶興盛優選被受關注,在騰訊投了A+輪和C+輪之後,最終京東戰略投資7億美元。

在這次監管總局反壟斷的重拳出擊下,資本市場上最關心的另一件事莫過於虎牙和鬥魚的合併。

有分析認為,此次“大刀”並不會真正落到鬥魚虎牙身上,該項合併理論上存在透過審查的可能性,但具體審查的角度和方向,還有待進一步觀望。但未來,巨頭買下整個賽道的想法肯定會退去。

一隻蝴蝶煽動翅膀,可能會引發一場暴風雨,網際網路反壟斷背後的蝴蝶效應也隨之呼之欲出。

50萬反壟斷罰款對於網際網路巨頭來說,雖然就像是“撓癢癢”,但法律範圍內的“頂格處罰”,也足以給網際網路巨頭們敲響警鐘。

無論是“平臺二選一”還是“大資料殺熟”,都背離了網際網路自身開放、降低資訊不對稱的初衷,最終影響了科技創新。這也讓諾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產生“逃離網際網路”的想法。

學者方興東曾評價,由於反壟斷法規成熟,美國科技市場上幾乎每隔5年就會出現一批影響世界的網際網路公司。而反觀國內,目前基本上仍處於第一代網際網路精英“統治”的時代,在各個領域留給後來者的生存空間很少。

網際網路壟斷的舊時代結束,意味著百花齊放的新時代開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8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5G將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三個未來科技等你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