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早在幾年前,阿里繫馬雲提出大資料概念,大資料將改變生產和零售行業,大家稱之為新零售。資料驅動消費,是從消費者出發,私人訂製爆款,於是C2M概念橫空出世。

這一消費和工業網際網路於一體的概念逐漸變為現實。相對於傳統電商,堪稱又一次的網際網路零售新革命。

那麼這幾年看看巨頭們怎麼轉變的。首先馬雲提出用阿里雲將物聯網技術結合淘工廠嘗試製造業數字化轉型,阿里雲與1688平臺聯手的“淘工廠”為淘寶賣家提供的新貨源,一切以消費者資料和需求為中心,本質上私人訂製批次生產成為可能。

典型特徵開創了預售模式,資料驅動,私人訂製生產,與傳統庫存式電商截然不同。

2018年,騰訊再次對公司架構進行大調整,從消費網際網路向產業網際網路轉型。百度堅守技術陣地的同時也在試水變革。

C2M 是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型“短路經濟”

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的意涵是使用者直連製造,是產業網際網路時代新型的生產製造和商業形態。

C2M 基於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興 IT 技術,以及自動化、柔性化、定製化的生產線,將消費者的需求直接與供應商對接,按照客戶的產品訂單要求,設定供應商和生產工序,最終生產出一定需求量的,部分具有個性化定製特點的產品,實現“需求拉動式”經濟。

C2M 精簡產業鏈條,重塑零售製造業形態。傳統的零售製造業從產品出廠,到最終觸達終端消費者,需要經手製造商、品牌商、經銷商,歷經庫存、物流、總銷、分銷等多箇中環節。

而在C2M 模式下,製造商跳過了品牌商、經銷商、批發商,直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生產製造。

C2M 模式目前尚處於萌芽階段,或將在數字經濟的下個十年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國內部分網際網路平臺(必要科技),以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三維家)都已開始進行 C2M 模式的探索。

C2M 作為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型業態,我們相信其將成為現有成熟的平臺型企業再上一層樓的階梯,同時也可能會孵化出新的一批,原生於產業網際網路的平臺型企業。

C2M 的價值在於解決 C 端和 M 端的痛點

C 端痛點:中間環節層層加價,個性化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在傳統的產品零售模式中,一件產品從出廠到消費者至少要經手3 個左右的中間商(品牌商、經銷商、零售商),假設每層中間商要為產品週轉付出15%的倉儲、物流等相關成本,同時需要保持15%的毛利率,那每層的加價就是 30%。

但在實際情況下,品牌商更會在營銷上花費大量的費用,而這些的費用最終大部分也會由消費者承擔,因此最終消費者為付出的價格一般為產品出廠價的5-6 倍,而如果是知名品牌的溢價則會更高,一些奢侈品更是可以達到幾十上百倍。

國內C 端消費去品牌化趨勢初步興起。去品牌化的消費趨勢初興,這一趨勢也與上世紀 80-90 年代 Costco、無印良品在美、日的興起相近。

消費者希望以合理的價格去獲得高性價比的產品,而不願繼續為品牌和中間商支付過高的溢價。

中金證券分析師認為C 端消費訴求與消費行為的變化為 C2M 模式在國內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個性化消費成為年輕群體重要訴求。而目前規模化的剛性生產難以完全地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定製的訴求,高品質定製幾乎就意味著高價,消費者的需求呼喚規模化的定製化生產,這也為C2M 模式的發展提供了商機。

M 端痛點:低毛利、高庫存、人力成本上升

M 端主要指中國廣大的 ODM、OEM 代工企業,這些企業崛起於 20 世紀 90 年代,在中國加入 WTO 後實現了快速增長。

在2008 年金融危機之前,這些企業的訂單大多高度依賴於對外貿易,企業只需負責加工生產。但當對外貿易的紅利期消退,企業不得不直面消費者。

第一代電商平臺為企業解決了缺乏品牌、缺乏渠道、缺乏與消費者溝通的手段和對消費者的理解的一部分問題,但低毛利、高庫存、日漸增長的人力成本和訂單碎片化趨勢目前仍在困擾著廣大的代工企業。

天眼查APP專業版資料顯示,我國目前共有近430萬家電商相關企業,廣東省以近84萬家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全國首位,浙江省和福建省數量次之,均擁有超過50萬家相關企業。

截至10月19日,我國今年已新增超過120萬家電商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

其中,前三季度新增超過111萬家電商相關企業,較去年同比增長65.98%。第三季度新增近50萬家相關企業,環比增長16.77%。

低毛利:根據“微笑曲線”,主要負責生產、加工、組裝的 ODM/OEM 位於曲線的中端,具有較小的利潤空間。

大部分行業中的代工企業往往夾在原料商與品牌商之間,缺乏議價權;同時又相對遠離消費者,無法自主地開啟渠道,因此其利潤空間較為有限。

高庫存:在傳統的生產模式中,品牌商往往會提前對市場的消費趨勢進行判斷,向代工廠下達訂單並進行生產。

由於製造商在和品牌商的合作關係中處於弱勢的一方,這部分的庫存壓力有的會讓工廠來承擔,會對其自己週轉造成不利影響,抑或工廠用傳統模式經營自有品牌,這100%的庫存風險均有工廠自己承擔。

人力成本上升:隨著近年來我國人均工資水平的提高,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這一方面對製造業的成本端帶來了更高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導致了部分外貿訂單外流至勞動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地區。

訂單碎片化趨勢:過去的代工企業主要服務國際品牌商,透過流水線的標準化生產滿足大批次的外貿訂單需求。

但隨著終端消費者銷售習慣的變化,以及電商零售佔比的上升,多品類、小批次的訂單逐步增多,“小單快返”成為趨勢。

C2M 模式如何為 C 端和 M 端解決上述痛點

短路中間環節,使得製造商直接觸達終端消費者。那麼對於消費者而言,C2M 模式為其消除了原本需要承擔的中間流通環節的層層加價,使消費者能夠以更低的價格獲得優質的商品,同時滿足其個性化定製需求;

而對於廠商而言,其也能夠在直接服務消費者的過程中逐步積累品牌運營經驗,並收穫最初的一批“忠實”客戶,為其從 OEM/ODM 成長為具有自主品牌的企業提供了可能性。

協助製造商完成生產線柔性改造,實現按需個性化生產。完成了柔性化改造後的生產線也完全能夠適應高頻次、多品類、小批次的訂單,使得製造商在面對市場銷售趨勢變化時更加遊刃有餘。

C2M 的意義不僅於此,更要上升至宏觀的層面看待。中金證券分析師認為C2M 帶來的或將是中國製造業以及消費需求的整體升級。

C2M 與自營品牌類 B2C/F2C/B2B2C 等模式有何異同

自營品牌類B2C:Business to business,是指由平臺作為品牌方,直接面向消費者進行商品銷售,而製造工作大多是由平臺合作的代工廠來完成。網易嚴選、京東京造是這其中的典型案例。

F2C: Factory to customer 是一種工廠直連消費者的商業模式,交易方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雙方一般是基於平臺以電子貨幣完成資金支付。

F2C 屬於電商概念,代表是拼多多,平臺僅為連線工廠及消費者的渠道,工廠作為品牌商入駐平臺,大多是對中低價格端的商品進行集單生產。

B2B2C: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ustomer,是指由平臺作為工廠和消費者之間的媒介,作為兩者之間直接的交易平臺,在具體的落地形態上和平臺類 F2C 基本相似。

共同特性:均是引導消費者直接對接工廠,去除流通加價環節。

淺層差異:自主品牌性以及庫存水平差異。

深層差異:C2M 遠不止於電商和商業模式,更代表著製造業整體的變革。中金證券分析師認為僅從電商模式或是商業模式的維度來定義C2M,是遠遠低估了其重塑製造業的意義。

總而言之,C2M浪潮再度迴歸,電商的競爭除了爭搶消費市場,還多了一個對產業帶資源的爭奪,而電商提供的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完整程度以及數字化、智慧化水平,決定了誰能笑到最後。

注:本文內容主要摘自中金證券,零售資本論整理推送

13
  • 整治雙十一購物亂象,國家再次出手!該跟這些套路說再見了
  • 盧偉冰官宣,小米11進入倒計時,外觀你們喜歡嗎?